广西渔业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

2024-05-21 21:49:0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昊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5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广西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绩斐然,推进渔业优质高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1年以来,广西筹集财政资金35.6亿元,大力推进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建设,推动渔业产量三年平均增速达3.1%,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77万吨,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251.54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50.7%提高到53.51%,全区海洋渔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3.7%。设施渔业发展卓有成效,累计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圆池2.13万个、规模排全国第一,桁架类大型养殖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标准箱4190口。近江牡蛎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南美白对虾、金鲳鱼全国第二,罗非鱼全国第三,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不断提升。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广西渔业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建成20家自治区级水产种质资源场、15个活体分库,收集保存7.13万个特色种质资源活体;建成6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家水产良种场;成功培育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罗非鱼“壮罗1号”、熊本牡蛎“华海1号”3个国审新品种,以及一批广西特色土著鱼类新品系;自主研发的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15项渔业技术列入广西农业主推技术;5个水产类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新建一批教授院士工作站。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加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科技赋能,不断拓展养殖空间,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

据了解,围绕建设“蓝色粮仓”,作为传统渔业大省区,广西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海水种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健全完善海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立完善水产种质资源库;加快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加快海洋水产种业研发基地建设,推动海洋类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创建和升级改造,争创一批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同时,广西积极发展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大型智能网箱、桁架类养殖平台等现代化装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深远海养殖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控,大幅降低企业往返补给等管理费用,2024年要新增深远海养殖水体300万立方米。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