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顺应数字时代之变 培养更多名编大家

2024-05-26 08:51:1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昊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数字时代,什么样的出版人才最受出版社欢迎?

5月24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的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上,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给出了他的答案:“既熟悉出版实操又熟悉数字技术的人才,正在成为出版社翘首以盼的‘稀缺资源’。”

当日,来自高等院校、智库机构、行业协会、出版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荟萃出版英才,共建出版强国”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和有效路径。

“笔与纸”正在向“数与屏”发展

出版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古时汗牛充栋,如今“一机在手、读遍全球”。

业内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同比下降7.04%,而数字出版产业却连续3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

周青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数字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传统出版的市场空间——“笔与纸”传播正在向“数与屏”发展,倒逼出版企业创新求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前不久,四川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周啸天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薛涛》。他在创作过程中借助AI技术还原唐代四川的风貌,让更多人对1400年前的天府之国产生了兴趣。

以此为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对内容创意创作、分发传播策划、日常工作效能的革新。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改造是全生命周期的。这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兼具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迫切需要的‘稀缺资源’。”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说。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出版企业也不例外。数字技术给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人才队伍建设的难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传统出版企业人才队伍正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周青分析,一方面是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总量不够;另一方面,传统出版编辑营销人员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又有短板。

同方知网总经理张宏伟表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培养更多兼具人工智能素养和使命担当精神的出版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孕育“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

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出版人才?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则认为,家国情怀、时空关照和创新精神是出版理论大家成长的三个重要向度。

在数字技术跃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培育创新型出版人才队伍?

“进入数字出版智能时代,我们应摒弃逐步进阶模式,推动出版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针对出版人才培养,聂小林建议,改革现有高校培养体系,推动学生专业与技术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共同提升;同时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实现对复合型、创新型出版人才的培养。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的观点与聂小林不谋而合。丁晓东认为,推进出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是有效路径。高校是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发挥理工科优势,从“智能”切入,推动智能技术在出版场景的应用,探索基于工科的跨学科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下,出版正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一直关注着国际出版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在数字时代,高校必须及时推动数字技术成果的运用与落地,围绕出版发展的新趋势,培养“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

人才强则文化强,人才兴则出版兴。“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出版强国建设需要更多的名编大家,这是新时代的呼唤,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杜贤表示。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