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

2024-05-23 18:16:3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佳星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5月22日,由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办,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承办的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揭牌启动运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举行。

据介绍,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2020年8月获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旨在探索基于全量子化效应的轻元素量子材料,实现对全量子化效应的探测和调控,并将其应用到相关器件研发。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赵英俊介绍,北京大学布局“一设施三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激光加速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和怀密医学中心,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市发展改革委将和怀柔区一起,不断加强各类要素保障,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期望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快已落地项目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校市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瞄准“十五五”谋划更多设施平台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龚维幂介绍,在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建设前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先后设立“物质科学大装置集群交叉实验技术研究”等专项,围绕物质技术科研突破等目标,支持北京大学开展物质科学领域相关技术突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推进怀柔科学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聚焦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研究平台等设施平台的科技创新,激发设施平台集群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沿科技上的协同效应,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的技术创新路径。

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副区长兰雄景表示,轻元素平台填补了国内轻元素量子材料综合研究平台的空白,将为我国在轻元素新材料的探索、新量子效应的发现等领域实现突破发挥重要作用。怀柔区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统筹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服务好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对平台未来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进入状态;二是打造人才队伍,攻关科研难题;三是完善创新链条,推动成果转化。

平台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江颖介绍了平台基本情况、研究团队构成、历史沿革以及平台近期工作进展。江颖介绍,团队自行研制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技术,通过探测极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首次实现了氢原子的成像和定位。利用这套技术,团队解决了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目前,商业化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已正式推向市场,有望改变我国高端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