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艾滋病脆弱人群”概念 新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发布

2024-05-22 18:28:3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佳星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5月22日,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李太生牵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修订的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日前发布。

据了解,新版《指南》重点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ART)、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全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章节,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进一步丰富了艾滋病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最终形成49条诊治方面的推荐意见。

国际共识认为,早诊早治能助力艾滋病患者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艾滋病的早诊水平?针对HIV感染的核酸诊断标准,新版《指南》首次在国内外明确了1000拷贝/mL的阈值,为临床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判断依据。

新版《指南》强调,HIV感染者无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建议尽早开始ART,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条件患者建议快速启动ART(确诊后7天内)或确诊当天启动ART。在抗病毒治疗监测方面,首次增加了关于“一过性病毒反跳(blips)”和“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概念及临床处理的内容。新版《指南》还首次提出了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处理措施。

此前一版的《指南》(2021版)首次提出了HIV感染全程管理的概念,新版《指南》对全程管理关注的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和修订,强调所有HIV感染者均推荐按照全程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并据此首次提出了HIV感染脆弱人群的概念,脆弱人群主要包括: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儿童患者、孕妇、晚确诊的患者、具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高度抑制的患者如CD4+T淋巴细胞计数<50/µL、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患者。对这类患者要更为积极地进行ART,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多学科协作。

新版《指南》的发布对推动艾滋病临床诊疗规范化、提升我国艾滋病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将继续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适时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以有效应对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