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跨”迎来主桥钢梁架设新阶段

2024-05-26 11:28:4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甘锋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甘锋

像拼积木一样架桥,这是津潍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桥与副桥架设的特点。5月25日,随着首节钢桁梁杆件在566号墩顶拼装支架上精准就位,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桥边跨首节段钢梁架设完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标志着大桥主桥钢梁架设正式拉开帷幕。

图为现场浇筑航拍。 张飞翔 供图

据了解,上述大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因为其是万里黄河之上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桥梁,因此被誉为“黄河第一跨”。但要在黄河之上修建这么一座桥梁,每一步都面临挑战。

“受黄河不通航影响和公路运输条件限制,主桥钢梁架设与副桥一样,均需在现场设置钢梁预拼场散件散拼。”在中铁大桥局津潍高铁先开段项目副总工李化超看来,搭积木式的建桥是必要的。“其边跨及次边跨钢梁采用支架法散拼,主跨采用悬臂散拼,以2台75吨全回转架梁吊机分别从566号墩和571号墩往跨中方向逐节架设。与此同时,待主塔施工结束后,将于边中跨节间开始同步对称挂设张拉斜拉索,直至最大悬臂状态下实现跨中合龙。”李化超说。

据了解,东营黄河公铁大桥主桥设计为全长1260米的“下铁上公”双塔五跨式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结构,下层运行双线高速铁路,桥面全宽14.8米;上层运行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桥面全宽35.7米,共布置了144根1770兆帕的高强度斜拉索。

从预拼装到现场拼装,哪些技术在发挥作用?李化超介绍,为克服钢梁现场拼装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及线形控制难度大等相关困难,实现钢桁梁杆件间高精度匹配,我们严格实行工厂化制造、标准化引路、程序化控制、人性化管理,并通过智能监控、自动预警及数字化控制,提前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施工动画模拟软件,不断优化主桥钢梁架设方案,实时监测主梁拼装线型、辅助设施受力和大型起吊设备安全状态。特别是针对钢桁梁架设环节中的主要杆件,成功引入数智化、组合式三维激光扫描预拼装技术,吊装精度达到毫米级控制,最大程度规避了安全风险,保证了技术精度。

津潍高铁是国家干线高铁网“八纵八横”沿海通道和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结束东营、滨州两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对于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加强山东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