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大会上,专家指出:大力推进数据要素与实体产业相互融合

2024-05-25 08:20:3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谢开飞 崔爽 杨雪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崔爽 杨雪

福建大黄鱼产量占全国8成以上,离不开“智能养殖”的鼎力相助,也和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息息相关。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在同期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研究员黄殿中,以福建大黄鱼为例,对数据的独特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渔民可以‘手机养鱼’,即通过手机控制网箱翻转、养殖过程的生态管理,进而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黄殿中说,这正是大数据作用于不同的场景、领域、主体,并释放出“倍增效应”的生动体现。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区别于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其最大特性“数乘万物”,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的乘数效应。

然而,数据要素如何界定产权、数据资源如何汇聚开发、数据流通如何实现合规高效?这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中的新课题。福建对此率先进行探索,在本次峰会上成立全国首个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并对外发布福建数据资产“入表指引”,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我们将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核验、登记、评价、评估、入表、交易、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数据资源从数据资产到资金的转化,助力‘点数成金’。”福建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依托数据全量汇聚优势,福建大数据一级开发公司构建了3300个高质量数据目录,打造了涵盖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等26个行业领域、340个公共数据的一级开发产品,并于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公共数据专区上架,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数字经济要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还需将其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认为,不论是需要数字化改造的传统产业,还是以数据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数据要素与实体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并不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电科参与全国流量管理系统、智慧空管运行概念及典型场景等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首套民航领域流量管理工作平台,为全国75%空域提供管制服务,可谓打造了空中交通管理的“智慧大脑”。同时,中国电科牵头开展司法数据中台和数字法院大脑建设,发挥司法大数据作为经济社会“晴雨表”、社情民意“风向标”作用。

在浙江,中国电子打破数据“不敢共享”的藩篱,携手温州市政府建设了温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平台。其中,智慧医疗、人才招聘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获得数据授权,成为全国首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应用场景。

福州则成立了快递大数据东南研究院、智慧海洋空间基础数据创新研究院等,持续赋能城市交通、医疗健康等数字应用场景。近5年来,福州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速20.7%。该市全力打造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网龙公司为代表的教育业务,已走进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惠及超1.5亿人次。

组织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机制……峰会上,与会院士、专家们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言献策,并期待加快放大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