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胶菜”何以如此美味

2021-04-08 10:38:1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受访者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当四月的春风吹过胶河两岸时,一片片田地卯足了劲儿呈现出自己的最美一面,红的、黄的、紫的、蓝的……万紫千红中,毗邻澄月湖的胶河源农产基地负责人高成敏却独爱一种颜色——白菜绿。

高成敏所在的基地拥有30多个大棚,产出40余种蔬菜,白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需求最旺盛的时候,这里的一颗白菜可以卖到40元以上,甚至卖出过一颗99元的“天价”。

卖的贵,源于成本高。

作为传统种菜人,高成敏恪守原则,坚持“冬白菜90天、春白菜60天”的孕育成长期,坚持使用豆粕当底肥,手工除草,生物除虫……“狠抓品质”,这个词,高成敏要向工人们反复强调,因为他深知:品质是这些大白菜的核心竞争力。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高成敏经常挂在嘴边。他向记者表示,“鲁迅所说的‘胶菜’,便是胶东大白菜。”

三年前,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胶州大白菜闪亮登场,高成敏的基地作为拍摄地成为“网红”,各路拜访者“慕名而来”,无形中提升着眼前这些大白菜的品牌价值。

不过,人们仰慕着胶东大白菜的名,更追求着其口感清脆甘甜的实。胶东大白菜为何好吃?回答这句话需要从长计议。

在高成敏记忆中,每年小雪,当地都会组织一场以白菜为主题的活动,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是产销对接。人们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邀请过来,为即将上市的大白菜找好出路。

在现场,红头绳、精包装,二维码,可追溯,棵棵白菜有身份……在当地“胶味领鲜”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下,所有的大白菜都换上了“统一着装”。

从地图上看,胶州大白菜所在地有三条主要河流经过,这使得其地下水丰富,土质松软沙瓤,非常适合白菜生长。

自然条件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为因素也必不可少。现场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胶州大白菜曾经一度面临绝种危险。其中,老品种产品少,不抗病,而品质好的品种尚未研发出来,青黄不接之际,专家介入,新品种陆续出现,让胶州大白菜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山东人实在,在种菜方面深知质量才是农产品的灵魂。

在解决品种问题的同时,农业部门又推出认证机制——所有的环节,包括土壤、水、空气、肥,甚至到最后丰收时候的检测,每个环节都要严密的监控到,确保所有胶州大白菜都是按照标准化规范生产。

在一系列严格复杂的流程过后,新鲜大白菜便进入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挑剔和检验。而供不应求的市场表现,证明了这一切的繁琐都是值得的。

在胶河源农产基地深处,有一处猪舍,毛色全黑,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的“里岔黑猪”在栅栏里晒着太阳。作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之一,里岔黑猪的显著特点是体长,其肋骨15~16对,具有比一般猪多1~2枚胸腰椎骨数的独特性状。

如何养好一头里岔黑猪?高成敏有经验。他说,我们坚持用传统的“笨方法”,比如用玉米、豆饼并添加时令蔬菜饲养,坚持300天以上的生长周期。

俗语道“好白菜都让猪拱了。”意指好东西给糟蹋了。但在胶河源农产基地,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是胶州大白菜,还是里岔黑猪肉,都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山东名优特产。

不过,猪粪作为好的绿色肥料,经过一系列处理和发酵,可以进入菜地作为有机肥料,从而形成循环链条的重要一环。

而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