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邓 蒲晓旭
“我养猪的地方水不通、电不通、路不通,希望你们加快解决”“我去了很多趟审批部门,房产证都没办下来,怎么就这么难”……
日前,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抄抗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20多名干部群众一人一张塑料板凳围坐在一起,村民们向机关干部反映问题,这些问题都被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
这样一幕场景,源于保亭县正在开展的“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亲加奔”是黎族方言中“亲人来”的音译,活动通过让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进农家小院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诉求。据统计,2024年4月以来,保亭县累计开展“亲加奔”活动1723场,每场活动都有不同的县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来到村里与群众“攀亲戚”、拉家常、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4月10日,在保城镇什聘村的一场“亲加奔”活动中,村民集中反映“祖来水利沟渠堵塞,流水不畅,影响下游农户灌溉作物”等农业生产难题。为尽快解决问题,保城镇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开展维修和清淤作业。经过紧张施工,祖来水利沟完成全线清淤,水流明显增大,保障了118户农民的农田用水需求。
“坚固村田洋抽水灌溉需要用电,请帮忙解决!”“已联系供电所,反馈只能拉线500米,剩下的需要自筹经费装电线杆”……翻开保亭县“2025年‘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问题台账汇总表”,问题概要、工作举措、工作进展、解决时限等条目清晰可见,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对待。
“对村民反映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政协、纪委等也会通过参与对话活动,开展监督。”抄抗村驻村第一书记孟繁盛说。
保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国弟告诉记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保亭县以“亲加奔”为重要抓手,坚持开门听取意见、开门调查研究、开门服务群众、开门接受监督,共举办“亲加奔”活动232场,推动解决了水利沟渠淤泥堵塞、水渠损坏影响灌溉等400多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当前整体问题解决率达到89.6%,也就是说大概每十个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九个。”王国弟说,“开展‘亲加奔’活动以来,党员干部主动下访、主动上门服务,很多矛盾都被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
王国弟表示,下一步,保亭县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按轻重缓急分批解决。对转办问题久拖未决的部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进行提醒和督办,推进整改见行见效,确保学习教育成果和作风建设让群众“可感”更“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