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北京的树

2025-10-08 21:12:34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新华社记者 董素玉 叶前 罗鑫

入秋,北京东城雨儿胡同的9棵柿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有的已经泛黄。穿过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不远处是前圆恩寺胡同,这里还保留着成片的四合院,一眼望去,一棵棵老槐树静静地矗立着。

要选一种代表北京的树并不容易:有让春天热闹起来的海棠,有为秋天涂抹色彩的银杏,还有给冬日增添生机的油松……但这并不妨碍胡同、四合院、槐树、柿子树,一起构成了许多人的北京记忆。它们见证的不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更是古都发展的日新月异。

2025年7月,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去年中非合作论坛,一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我说,年轻时就来过北京,当时见不到多少树,现在变得这么好啊!”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我的乡愁很多都与树有关。”202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年年履行与春天的“绿色约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北京拿出寸土寸金的土地造林绿化,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整个北京正在成为一个大花园。

新增造林相当于238个奥森公园

“这些年,我家附近的公园越来越多了!”家住北京大兴西红门镇的李炳霖说,“现在推门就见绿,真舒服!”

2016年4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一下车就拿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白皮松、油松、银杏、榆叶梅、元宝枫……总书记接连种下6棵树苗。

植树点位于一片近250亩的开阔地,原建有物流大院、搅拌站等。在李炳霖的记忆里,西红门镇的空气质量一度堪忧,常有雾霾天。“植树活动后不久,植树点建成了大兴生态文明教育公园,市民的植树热情提高了,环境越来越好。”他说。

“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指引着当地的绿色实践。

在大兴,万亩以上片林已有9处,千亩以上片林达41处,70余个公园串联成“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生态服务圈。

“以前骑车,风沙都能‘砸’到脸上。现在到处绿树成荫,空气里飘着青草味。”年逾七十的老环保人王锡兰说。

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利用腾退土地大力建设公园绿地,北京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路子,以扩绿、兴绿、护绿来促进生态、生产和生活的融合。

西城区对拆迁和闲置用地进行改造,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森林”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朝阳区利用腾退了低效产业的土地构建生态廊道,将府公园化身“城市绿洲”;东城区腾退胡同里的大杂院、疏浚河道,为三里河公园营造出水穿街巷、绿意葱茏的美丽景致……整个北京城“想方设法”为树木留空间。

2012年以来,北京累计新增造林约245万亩,相当于238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市纳入名录的公园总数达1100个,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8.6%提升到2024年底的44.95%。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高大伟说,作为世界古都,北京在十多年时间里拿出这么多寸土寸金的土地来造林绿化,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大国首都的绿色之变,是美丽中国更加注重“提质”的一个生动注脚。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造林超过10亿亩、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都由中国贡献……我们的“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荒地“长”出锦绣谷

在永定河畔的北京园博园,一棵白皮松枝繁叶茂,郁郁葱葱。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种下了这棵白皮松。如今,在距离总书记植树点不远的园博园锦绣谷,入口处展示着两张今昔对比照,记录了园博园的“前世今生”。

一张似黑白照片,天灰蒙蒙的,低洼的土地上堆满了建筑垃圾,远处的烟囱不断冒着白烟;另一张照片则色彩鲜明,蓝天白云下,平静的湖面倒映着斑驳的树影,令人心驰神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影响,永定河丰台段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出现断流现象。“过去,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当地以过度开发、粗放使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来获取经济价值。”北京丰台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振兴说。

变化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而来。“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北京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指明方向。

清理建筑垃圾、对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园林绿化……一块荒地上渐渐“长”出了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

从此,北京园博园揭下“垃圾坑”的标签,加速向“聚宝盆”转变。

去年金秋时节,一场大规模的“京彩灯会”在北京园博园举办,将自贡彩灯和京味文化相结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待国内外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5000万元。

天蓝、地绿、水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科技产业也寻“绿”而来。

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北京市首个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规划总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已有几十家企业入驻,聚焦智能制造、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

这是北京以公园为要素打造城市“活力圈”的缩影。“未来,北京园博园与周边的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联动,将自然环境、园林景观和产业园业态相融合,让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在园林环境中孕育壮大。”胡振兴说。

身边的绿、眼前的美可感可及

植物品种共计166种、林木覆盖率超过85%……北京市通州区,总占地面积约667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仿佛是一部植物的“百科全书”。

清晨,附近居民来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锻炼开启新的一天。行至公园高处的叠翠轩,万亩城市森林犹如一幅绿色画卷,来晨练的居民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俯瞰四周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

参照清代《潞河督运图》画轴,提炼运河文化元素,再现古运河故道;5.5公里的星型园路,也是全国首条由中国田协认证的四星级健身步道;公园内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提供了各式文化体验活动……绿色低碳建筑、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正实实在在地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在通州,水系河流广泛分布,近自然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有了良好的水陆栖息空间环境,候鸟和留鸟的种群也逐年增加。

“鸟类有了更多的栖息地。”观鸟爱好者、通州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六年级学生陆靖轩说,“我经常去公园观鸟,认识了越来越多观鸟、爱鸟的朋友。”

在北京东部的亮马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沿着步道可直达水边,夏日路过总能看到不少市民和外国人在这里划桨板和皮划艇。

与沿岸22家单位共商,亮马河的滨水空间得到修复和延伸。违规停车场被清退,私搭乱建的围栏等被拆除,滨水绿道连通周边23个小区,真正实现“推窗见绿、推门见景、沿河有荫”。

数据显示,目前有700余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散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成为人们身边的绿色空间。此外,北京加快拆栏透绿,截至2024年底,全市约三分之二的公园与城市实现无界融通,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通州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种下的油松、国槐、侧柏等树苗,如今已郁郁葱葱。这片纪念林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好后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千年惠林,意为“千年之城”广植林木、保护生态,惠及自然、惠及于民。

“如今,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生态建设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随处可感可及。”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说,随着花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将更绿、更美、更宜居。

领衔记者:董素玉

文字记者:叶前、罗鑫

策划:张晓松

主编:姜潇

统筹:刘梓桐、周文林、李力可

海报制作: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