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璇 朱涵
身处杭州的工程师通过一部手机,成功操控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哈达火山的一只机器狗:起立、右转、越障……随着工程师发出一道道指令,千里之外的机器狗在火山碎石坡上几乎实时响应。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奕刚介绍,企业研发的BlackEye Vision机器人采用超远距离远程控制系统,把端到端的延时控制在80毫秒以内,所以操控起来几乎和现场近距离操控一样丝滑。
“十四五”期间,浙江创新突破遍地开花,一批聚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杭州科创企业代表“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展示其研发的智能仿生手。“仿生手能够灵敏捕捉神经电信号,已有越来越多残疾人士通过佩戴智能假肢重获运动能力。”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说。
作为极具前景的一款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在全球科技领域备受关注,被我国列为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之一。在强脑科技落户杭州的2018年,脑机接口无论是公众认知度还是产业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技术很新,但我们考察团经过深入研判,认为这项技术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为此,我们积极推动企业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部相关负责人说。
DeepSeek、通义大模型不断更新突破,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科创企业迅速崛起……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浙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到4226.2亿元,同比增长21.9%。
“早在2022年,浙江便设立了首批8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浙江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说,先导区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空天产业、未来网络、柔性电子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些前沿领域不仅将成为地方产业规划的重点战略方向,也会是未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空天产业(无人机与卫星互联网)未来产业先导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台州湾新区。台州湾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已形成“整机+零部件+新材料+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集聚企业80家,2024年空天产业链营收突破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4.57亿元。
过去五年,浙江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把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布局科创版图,迭代创新体系。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湖州德清布局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温州打造中国眼谷眼健康未来产业……
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浙江已有高新企业4.7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5万家、119家、1331家。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时期,浙江将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支撑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