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子洲:把一只羊做出大文章

2024-08-12 19:27: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中,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老君殿镇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羊舍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宁静和谐。这里正是子洲县依托悠久的羊养殖传统,通过科技赋能,打造百亿级羊绒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

“羊绒被誉为‘软黄金’,其品质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价值。”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负责人崔应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龙头企业红太集团建设的该产业园区,目前可生产细度低于14微米、长度达45毫米的顶级羊绒,两项指标均达到领先水平。

如今,该产业园已成功培育出陕北超细白绒山羊种群,并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舍饲绒山羊基地。阿玛尼、博斯(BOSS)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产品已远销至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循环利用,羊粪变身绿色肥料

在子洲县,每年16.8万只绒山羊产出的3.2万吨优质羊粪曾是一大难题。如今,这里巧妙地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通过引入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投资1.5亿元建设了年产15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

“羊粪本就是很好的肥料,我们将其与玉米秸秆、蓖麻籽饼、豆粕、酒糟等原料混合发酵,并加入‘红太三增效’技术,生产出了新一代生物有机肥。”崔应国介绍道。这种生物有机肥不仅具有长效性,能够一次性施肥持续一整季,还富含植物生长的17种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抗逆促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子洲县何家集镇和榆阳区鱼河峁镇的示范园区里,施用365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农作物长势喜人。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果蔬硕果累累,口感鲜美。

榆阳区鱼河峁镇刘崖窑村党支部书记刘秀才感慨地说:“这款有机肥真是太好了,在玉米、马铃薯、黄瓜苹果等经济作物上只施一次底肥,全生育期不用追肥。我们村的蔬菜用了这种肥料后,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口感也更好了。”

崔应国透露,计划在三年内将生物有机肥的年产量扩大到百万吨级别,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联农带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在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标语格外醒目,不仅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通过集体经济托管模式和订单稳供模式,将农户紧密地连接在产业链上。”崔应国介绍道,通过托管、入股绒山羊养殖场等形式,对子洲县所有乡镇和脱贫村实现帮联全覆盖,近70%的脱贫人口从中受益。同时,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养殖户的羊绒,实现产业最大让利,子洲县近4500户养殖户和1000余户农民因此受益。

2018年至今,该产业园已累计向子洲县老君殿镇、何家集镇、电市镇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包括土地租金)2644.55万元;回收山羊绒、超细绒山羊种羊及饲草饲料等产品货值1017.4万元,累计吸纳就业1300余人、支付工资3332.32万元。辐射带动超细绒山羊养殖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

62岁的封建军和妻子在园区羊场打工已有六年时间,如今两口子月收入达到9000多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里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学到很多养殖技术。”封建军说。

“我们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崔应国说。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循环利用、联农带农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百亿级羊绒产业集群,为子洲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将积极融入国际大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羊绒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崔应国对未来充满信心。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