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李柯
近日,青岛润好达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孙启艳,来到青岛胶州市行政审批局申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根据相关规定,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需要投入相应标准车辆,一次性要至少投入一个车组才被允许经营。
“一次性投入一个车组资金压力很大。我在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因为我的‘胶信分’高,可以对拟投入车辆进行告知承诺,这样就可以先拿证,180天之内再投入车辆就行。” 孙启艳说,这项政策减轻了她的资金压力。
2023年以来,胶州市全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在跨境信用、平台搭建、场景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今年4月,该地推出胶州市自然人信用评价应用系统——“胶信分”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包含“信用+停车”“信用+政务服务”“信用+金融”“信用+餐饮”“信用+图书”等11个信用应用场景。
据了解,为丰富“信用+政务服务”场景,胶州市将信用信息融入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以信用承诺替代办理条件,梳理出用承诺替代申请材料172项、替代办理环节8个,对“胶信分”达到1030分以上的诚信个人和纳税信用评级A级以上的诚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已办理承诺事项600余件次,提供绿色通道服务15件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企业开展经贸合作。为做好服务保障,胶州市创新搭建了“信用上合”跨境信用服务平台,汇集了全球3亿家活跃跨境企业的79亿条各类数据,为企业提供开拓市场、风险管理、贸易融资等一站式、全链条跨境信用服务。
“‘信用上合’平台上线以来,已经累计服务客户9万余家,提供全球企业信用查询超过9200万次,出具全球企业信用报告100万份,保障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外贸交易,促成了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贸易额的对外贸易。”青岛格兰德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申薇说。
8月12日,胶州市召开上合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大会,集中发布“信用上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胶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洋静介绍,当地实施信用“1+9+X”工程,从信用体系建设支撑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维度,紧抓制度标准、数据基础、应用创新等关键环节,摸索出了一套基础性、底座式的“信用”打法,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我们将持续完善信用机制、拓展信用场景、加强信用合作,蹚出一条以信用促发展、优服务、强根基的发展路径,擦亮‘信用上合’品牌。” 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