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读书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在南非成功举办

2024-08-20 12:49:5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冯志文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前夕,8月15日,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举办“治国理政读书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来自南非高端智库、外交界及学界的与会嘉宾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推进非洲国家治理、共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以及对非洲国家可借鉴的治国理政经验展开热烈讨论。读书会吸引了来自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南非大学以及南非当地媒体和中国驻南非主流媒体70多人参加了会议。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副总司长博茨哈贝罗·玛佳在发言中表示,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中国的文化和人民认同感分不开。中国发展的奥秘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到第四卷里,这套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

同时,非洲人民需要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这方面,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中国在各领域发展上都有具体而明确的目标。非洲国家有丰富的资源,有山川大河、自然资源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非洲更好地发展。

南非资深外交官格尔特·格罗布勒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七十多年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基础。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正在努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许多全球南方国家都对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很强的信心,认为中国的发展能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经验。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孟尼耶在读书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是符合其发展阶段特性的,表明中国正在从依靠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增长方式向以科技创新、高科技研发为代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转变。中国也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能够更加有效地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先行者。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伙伴部部长邦加尼·玛耶梅勒表示,非洲和中国的关系可以用五个C来概括,即共通性(Commonality)、一贯性(Consistency)、互补性(Complementarity)、融合性(Convergence)、共识(Consensus)。这也是中非友好合作能够持续的原因。相互信任也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基石。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让发展中国家可以用自己的语境和知识,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南非大学塔博·姆贝基学院毕业生学术项目主任艾迪斯·法斯瓦娜认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机制和项目上的,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了很好的概念:中非命运共同体,这应该是相互关联、互利互惠、相互包容、可持续以及在全球治理基础上的共同体。非洲人民非常欢迎这样的共同体。

TV BRICS非洲频道总裁阿雅达·赫洛表示,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规划出在多领域加强中非伙伴关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提出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就要解决诸如卫生、贫困、贸易、投资、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文化交流以及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一愿景与非盟2063议程和南非的国家发展计划2030相互支持,能够共同促进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目标是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和繁荣。

南非外交学会主任科坦·巴纳认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解决的机会,并为未来中非合作规划了前进的方向。明年,中非合作论坛将迎来25周年,应该不忘初心,重新审视论坛最初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它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南非大学教授秦效顺表示,中非合作论坛自成立以来,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中非双方的发展,惠及双方人民。在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合作、培训、金融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非洲分社首席记者倪延硕在发言中表示,非洲国家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而中国,作为非洲值得信赖的伙伴,也在提供相应的支持。在2023年8月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实施“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这些计划涵盖了非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亟须的领域,将为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