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昌义 连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您好,边境检查,请看摄像头。”9月2日,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岩甲边境检查站查验区内,一辆辆汽车有序排队。
驾驶员降下车窗、正视两侧摄像头,就可完成人脸识别。“滴”一声过后,身份信息核验完成,车辆驶离,整个通行过程用时不到30秒。
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的岩甲边境检查站,戍守在国道219段和省道315段处。今年以来,该站本着“科技护边”理念,全面投入使用智能检验设备,持续推进数字边境、智慧边境建设,着力打造“高效通关、精准核验”的二线智慧检查站。
“以往核验,需要执勤民警手持设备挨个进行,智能查验设备及系统的安装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速度的提升也为过往车辆有序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岩甲边境检查站站长张玲珑介绍,作为进出绿春县第一道“门户”,这个站日均查验车流量2600至3300辆次,高峰时可达5000辆次以上。
走进检查站查验区,4条进出边境管理区通道内安装了4组8台智能设备,包括人脸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身份证识别系统、快速通关系统等重要功能,确保安全检查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
今年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借助智能查验系统,岩甲站连续查获两名网上布控人员,让嫌疑人藏无可藏、躲无处躲。
“这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别看他小,每当车辆通过,车辆、人员信息在后台实时显示,用于第一时间核验、比对过往车辆人员情况,实现无证人员智能化比对核验,以及实时数据分析。”在执勤现场,民警乔禹龙指着检查区内一个不起眼装置介绍说。
据悉,自智慧边境检查站核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该站依托“智能查验”系统,累计核查车辆13.5万余辆次,人证比对30万人次,推送预警人员信息2160人次;查获管制刀具23把、山乌龟切片10公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虎头兰15株。
(高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