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成立

2025-07-07 17:25: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据介绍,学会是由中国政府批准、国内科技界发起,全球科研机构与科学家广泛参与的首个深空探测国际科技组织。大会审议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为理事长的首届理事会。

学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法国行星探测地平线2061五家单位联合倡议,汇聚20位国内院士与31名国外科学家共同发起申请,历经两年多筹备,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在民政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近年来,国际深空探测活动蓬勃开展,空间探索承载着全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关乎人类文明的拓展、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吴伟仁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学会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表示,学会将聚焦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小行星防御等前沿领域,重点推进6项核心工作:深入研究国际深空探测发展态势,明确空间探索科学方向和技术路径;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搭建广泛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深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科学普及展览展示、国际教育培训,推动全球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出版发行国际学术刊物、开展重大项目和杰出科学家奖项评选,激励全球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参与外空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外层空间和平利用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指出,尽管国际上已有空间领域的学术组织,但深空探测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亟需专门的学会来整合科学与技术人才资源。当前,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发展势头迅猛,相关技术已日臻成熟,部分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具备充分实力牵头成立学会。

“学会在中国成立,不仅能凝聚国内相关领域力量,更将为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有利发展机遇,助力各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吴季说。

学会的成立,对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汇聚全球力量、推动科技进步、深化文明互鉴、在外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浩瀚的宇宙还有许多未知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诚邀全球航天界、科技界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积极加入学会,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积极贡献。”吴伟仁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