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9月3日19时36分,西辽河干流水头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城区现有的水面相衔接,实现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过流,标志着西辽河汛期水流贯通调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然而,近几十年来,受降雨减少和流域经济社会、农业生产扩张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西辽河出现了干流常年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严重生态问题,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西辽河生态复苏工作迫在眉睫。
水利部高度重视西辽河生态复苏和生态过流,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亲自谋划安排西辽河生态调度工作,多次主持会商研究部署西辽河调度重点任务和重要事项。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高质高效实施西辽河生态补水工作,自2020年起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特别是今年春季,通过科学精准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干流水头行进至1999年以来最远距离,生态调度取得新进展。
入汛以来,西辽河流域迎来4场强降水过程,每一次降水既是对防汛工作的考验,同样也是西辽河全线复苏的机遇。松辽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测预报,滚动分析研判,抢抓汛期调度有利时机,统筹防汛调度和生态调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好区间雨洪资源,力争达到最好的调度效果。
在水利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松辽委编制完成《2024年西辽河流域水文监测分析方案》,制定《2024年汛期西辽河水资源调度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结合西辽河全线过流工作,推动设立松辽委水文局辽河水文水资源中心,组建汛期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调度工作专班及应急监测队。与区域水文部门协同发力,提前派出松辽委应急监测队联合赤峰水文应急监测队开展陈家营子断面应急监测13次,为启动调度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调度开始后,设立苇塘河清水口、清河、北富、少冷河、老哈河等8处临时断面开展应急监测。截至9月3日,各应急监测队累计完成流量测验589次,报送数据504次,为汛期调度分析决策提供精准水文数据。
在“部-委-区”一盘棋思维引领下,各方深化协作,同向发力,抢抓汛期调度有利时机,水利部调水司派出由副司长带队的工作组持续驻守调度一线,现场指挥水工程调度运用、河道水流疏导,全力保障水流顺利前行。松辽委成立以委副主任为组长的现场工作组,强化现场跟踪指导,紧盯入库水量以及落地雨,密切跟踪水头行进态势,利用无人机等手段逐河段分析河道过流条件,减少水流漫散出槽带来的水量损失。
同时,后方技术保障团队持续滚动会商分析西辽河雨水情预测、落地雨情况和沿岸水库入库流量。充分发挥辽河防总平台作用,下达调度命令24次,精细开展东台子、德日苏宝冷、大石门水库联合调度。7月26日至9月3日,累计调度东台子、德日苏保冷水库下泄水量2.92亿立方米,水头行进至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实现西辽河干流149公里连续有水。
西辽河水在断流26年后再次进入通辽市城区,与城区段景观水系相“拥”,涓涓流水给沿岸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灵气,吸引沿河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站在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高度,抓住西辽河保护治理的主要矛盾,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推进西辽河流域协同保护治理和母亲河复苏行动,力争早日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