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航:用科技蹚出乡村振兴路

2024-09-04 10:44:1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高燕 

金秋时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的神农雨林嘉品水果基地,放眼望去,柑橘、牛油果、枇杷硕果盈枝。

“创业是一场未知的探索,尽管前路布满荆棘,我乐此不疲!”西双版纳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顺航说,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他始终坚信只有学科学、用科技,始终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历经多年努力,杨顺航解决了砂仁产业品种退化、种植技术不完善等面临的问题,通过科学精准种植,实现了砂仁产业的复兴和发展。此外,他还发展水果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就业,振兴美丽乡村。

勇于创新,做大做强砂仁产业

砂仁作为名贵中草药,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云南是全国最大的砂仁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砂仁在种植后能连续收获多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砂仁曾经是基诺山乡的支柱产业。但随后,由于技术、市场等原因,当地的砂仁产业渐渐失去了往昔的辉煌。

2014年,杨顺航与志同道合的上海企业家共同出资,创立西双版纳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生涯的第二次跨界转型——试验种植砂仁新品种,打造西双版纳生态优良、品质优异的砂仁产品,创立西双版纳砂仁璞芝林药材品牌。

“这次跨界转型对我来说挑战更大。”杨顺航说,他不仅需要尽快掌握砂仁种苗提纯、种植技术提升、加工技术改良等知识,还要学习植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学、土壤学、有机农业等大量知识。

杨顺航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合作,开始了砂仁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将砂仁退出传统国有林、保护林区,转而到橡胶、香蕉、水果等经济林下种植。

“面对橡胶林下酸性土壤、每年冬天落叶、湿度不足、养分不够等诸多问题,我们经过七年的反复试验,从土壤改良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杨顺航说,随着初步种植成功,他们不仅解决了橡胶林下不能种植砂仁的难题,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种植体系规程,建立种苗优选培育基地、林下砂仁种植示范基地等,种植砂仁5000余亩。

同时,杨顺航还反复试验砂仁种苗提纯杂交,选育出晚开花、抗病性强、抗旱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砂仁种苗。目前,他已申请认定云砂1号和云砂仁2号两个品种,出版了专著,申请了多个阳春砂种植和加工的实用新型专利。

情系沃土,深耕厚植产业振兴乡村

技术突破了,又如何延长砂仁药材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受益?

在杨顺航的带领下,年轻的团队加足马力,建起了砂仁初加工厂。在砂仁加工中,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了纯电环保烘烤技术。“这一举措,解决了以往烘烤过程中温湿调节不合理以及渥堆发酵时间不规范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砂仁品质,每吨砂仁干果价格能提高1至3万元!”杨顺航说。此外,企业还建起了砂仁恒温恒湿仓库,有效防止了砂仁成品霉变、挥发油丧失以及虫鼠害等问题。2023年,公司砂仁销售量约111吨,销售额1101.41万元。

西双版纳温润的气候条件,适宜诸多热带水果生长。2021年,杨顺航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水果产业,再次走上转型探索之路。他采用仿野生和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在不同的村镇,种植不同的早柚和凤梨品种,确保水果品质和口感。

“我们把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相结合,让普通农户在田间也能听懂种植的知识要点。”杨顺航说,正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推广种植,他们实现了合作社收购加工和市场化模式的成功运作。

杨顺航带领团队,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和科学的分类方式,并对打包技术流程进行了优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运输损耗。

通过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加工、销售等综合业务,西双版纳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景洪市勐养镇、勐龙镇、基诺乡等地,采用“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所+村委会+种植户”的模式,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超3000人次,帮扶6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企业带动的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在全州推广砂仁种植超过1万亩。

为此,杨顺航曾先后荣获“沪滇合作”中药农业专项创新大赛等多项殊荣,连续两年被评为“云南科技特派员”。不久前,作为云南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的优秀学员,杨顺航团队在“头雁比武”中带领团队还斩获集体一等奖。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蒋捷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