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举办

2024-09-04 15:13:0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日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承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召开。会议聚焦前沿技术最新突破及关键问题,打造行业公认的学术专业高地,是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前沿技术风向标”。 

“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大省,锂矿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公认的最适合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地区之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在致辞时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鄂维南教授作了《AI for Science助力电池材料技术新质发展》的主旨演讲,从AI赋能的智能化实验模式、建立电池材料学多尺度物理模型、AI高精度自动识别三方面介绍了AI如何帮助电池研发,并给出两条总结建议:建立电池研究基础平台,建立AI赋能的智能化、自动化电池实验平台。

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作了《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源技术》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电化学能源是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氢能、人工智能等诸多新质生产力新兴行业的重要交汇点,为此他们团队在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氢混动力电池技术三方面开展研究,指出当前锂离子电池仍面临宽温域、高安全、高比能等重大应用需求。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分享了动力电池未来几年的两个发展趋势:极致技术方面,如快充、长寿命等,短期2年—3年之内,把现有的应用技术做到极致,助力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创新前瞻方面,如富锂锰基正极、锂合金负极、无负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用5年—7年时间,让新一代电池逐步实现产业化,引导全球能源行业新的变革。此外,需从全球化、持续的技术创新、碳足迹管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等方面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高焕提到,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超过50%,他指出安全、续航、充电、低温、保值五方面的焦虑依然是动力电池行业的核心痛点。

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深蓝汽车动力开发副总经理杜长虹从整车厂视角分析动力电池的需求,动力电池存在充电不便、实际里程焦虑、电池安全可靠性担忧等痛点,分享了长安先进电池的发展策略。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表示,标准化是大规模制造的基础,目前电池制造依然处于实验室阶段,缺少大规模制造的研究,而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三大流连续化是实现大规模制造技术的核心。

全固态电池凭借优越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特性,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当前行业的全固态电池技术百花齐放,正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体系创新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部分企业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表也逐渐明确。

基于此,圆桌论坛针对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单体与系统结构研发升级及下一代技术研判,构建专业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围绕“全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进展”这一核心热点议题,研判主流技术路线,分享科研成果及产业化实践经验。针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所处的发展阶段研判、量产时间节点、应用场景等话题,与会嘉宾在会上展开热烈讨论。

现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发布了3份智库报告。其中,《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究与趋势展望》系统分析面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快充等需求的先进电池前沿技术创新(从材料、单体到系统)及对产业链的影响。《动力电池关键资源与供应链分析》围绕上游关键基础资源,从资源分布、生产、贸易和回收全流程视角深入分析供应链情况。《动力电池碳足迹及绿色循环》深度分析欧盟新电池法内容、运行机构与下一步动向,以及减碳实践与路径。报告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行业洞见,全面透视前沿技术创新进展、产业化态势与格局,为产业链各企业战略制定、政府部门顶层规划、产业投资等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