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智库报告全面透视动力电池前沿发展

2024-09-07 19:56: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在近日举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上,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发布了3份产业研究报告,全面透视了前沿技术创新、关键资源供应链流转、碳足迹与资源循环现状及趋势,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关前瞻技术趋势、关键资源保障措施、减碳路径与可行方案等方面的行业洞见。

《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究与趋势展望》报告系统性地分析了面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快充等需求的先进电池前沿技术创新现状趋势及对产业链的影响。其中提到,材料体系创新升级是推动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方向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电芯结构创新与电池系统平台化是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是电池体系创新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方向。

报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动力电池前沿技术创新趋势,并对产业发展即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产业界各方主体进行战略方向布局、研发培育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报告还显示,快速充电技术已进入快速迭代的发展阶段,电池标准化是产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智能电池则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适应电池高端化发展的未来技术方向。

《动力电池关键资源与供应链分析》报告则围绕上游锂、钴、镍关键基础资源,从资源分布、生产、贸易和回收等关键环节,全流程视角深入分析供应链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锂资源开采量持续大幅提升,短期呈现供大于求,未来还将产生供需周期性变化。为保障供应安全,电池产业应向上进行一体化布局。随着全球镍矿开采量持续增长,镍资源供应大于需求,但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有望推动镍价复苏。此外,全球钴资源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供需缺口趋向稳定,未来短期钴资源需求稳中有升。

我国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锂、钴等资源供应链的战略布局尤为重要。报告提出应加强国内资源开发、深化国际合作、完善回收体系、建立储备制度和推动产业一体化等策略建议,以确保关键资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联合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动力电池碳足迹及绿色循环》研究报告,着眼于国内外动力电池行业碳足迹及绿色循环政策,聚焦电池全产业链企业降碳与低碳循环措施,剖析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代表性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实践,旨在研判动力电池碳足迹与绿色循环政策态势、低碳技术创新趋势及企业全方位降碳措施进展,为全产业链企业强化低碳转型提供参考支撑。

报告指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通过低碳产品工艺创新、低能耗设备优化、绿色能源升级、数智化技术渗透、物料与能源回收等技术性措施,全方位促进动力电池上下游供应链协同降碳。除绿色能源应用外,通过对退役电池及生产废料开展高效精准的“闭环回收”,将其加工成电池级再生材料重新投入到新电池生产制造,是助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减碳的关键途径。

同时,电池回收的减碳效果极度依赖工艺技术和循环路径,基于材料修复再生技术的直接回收工艺具有最大的碳减排效力。通过开展LCA生命周期评价,新电池制造使用直接回收工艺的再生电池材料可有效减碳51.8%。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