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国内首个行业数据空间

2024-09-12 19:32: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作为数据交易的新型基础设施,数据空间以产业链需求和具体场景为牵引,依托于产业上下游构建,具有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相比数据产品的供给,数据空间的供给将更加明确,而且它的链条可以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在9月12日举行的上海数据交易所行业数据空间发布媒体沟通会上,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徐彦尧从制度的层面给出数据空间的解释。上海数据交易所于当天发布了国内首个行业数据空间——重大疾病行业创新中心幽门螺杆菌数据空间。

记者了解到,数据空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14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启动了名为“工业数据空间”的项目,目的在于解决工业领域数据保护和共享之间存在的冲突,此后推广至跨行业和跨地理边界的企业,并更名为国际数据空间,于2017年成立国际数据空间协会。国际空间协会制定了在数据空间中共享数据的标准,使参与者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数据。

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球数据空间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流通生态特点,建设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的数据空间,形成了“2+3+4”体系化建设模式,即提供核心服务和赋能服务,构建数据连接器、数据空间运营服务平台、数据空间门户三大组件,应用信任体系、标识解析网络、互操作协议、分布式架构四大关键技术,打造安全可信的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为什么要建设数据空间?数据空间能在数据流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徐彦尧表示:“目前的数据交易体系大多是从数据产品的供给端和数据资源的供给端出发,交易需求端更多用于咨询和服务。而数据空间则是以数据需求端为牵引,需求点是以实际的产业应用场景为源头,它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切实服务于实体产业。”

以幽门螺杆菌数据空间为例,以往制作检测试剂盒的企业如果研发一款产品要用到特定的数据时,需要到医院、体检中心、检验所等一家家机构要。这样得到的数据重复率可能会很高,且企业自身也不一定能明确自己需要的字段。而有了数据空间,企业研发需要用到相关的数据时,各家机构已经提前协商规定好几大数据场景,企业不必自己拆解,也不用担心有重复计算,这样会大大提高企业研发效率,节约成本。

此前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上海芯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共同建设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构建统一的行业数据标准和规范。随后,上海数据交易所与芯超数据牵头,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瑞慈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芯超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多方主体,共建幽门螺杆菌数据空间。

据悉,下一阶段,上海数据交易所将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联合“链主”企业建设开放互联、可信流通的行业数据空间,探索不同类型数据空间互联互通,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促进扩大数据产业规模、繁荣数据产业生态,为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