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怀柔板栗“换新颜”

2024-10-09 19:27: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京畿郊外,板栗金黄。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历史悠久的明清古栗园中,百年古栗树依然挺拔苍翠,不时掉落的栗子果实仿佛正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当地政府通过优选板栗品种,开展标准化种植,不仅让百年古栗树健康生长,也让园区中的板栗树结出硕果累累。”10月9日,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思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怀柔板栗曾被评选为中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怀柔区也曾作为板栗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区,获得过“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特色果品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该区从事板栗生产的农户约2.4万户7.2万人,累计栽植板栗树21.7万亩,约占其果树面积60%。现存百年以上实生板栗树近4.7万株,其中500年以上明代板栗树400余株。

“曾经,我们这里生产种植的板栗与市场需求脱节,存在单产低、大小年现象严重、品种混杂老化、栽培管理粗放等现象,致使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正是科技创新,引领怀柔板栗产业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李思鹏说。

近年来,针对怀柔板栗产业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提出升级换代板栗品种,推动标准化栽植,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解决思路。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该局启动实施了板栗优质优良品种应用及配套的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组织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多个院所与老栗树合作社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合作社及周边农户中推广栽植早果丰产型“怀香”、短雄花序耐瘠薄“黑山寨7号”等品种,以及推广栽植“燕喜”、古树优系等特色优质丰产品系。同时,根据优良品种优良性状特点,适地适树;并制定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让良种配良法。

优良品种化的栽培,不仅提高了板栗的产量和品质,还丰富了栗园景观,拉长了货架期。

“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这些新措施实施后,板栗园区的亩产从原来的170斤提升至400斤左右,合作社签约农户和注册社员由最开始的13人发展至如今的830人。合作社还设立了板栗保护价机制,通过明确标准实现了优质优价、优种优价,三年累计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李思鹏说。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