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0月27日,为期3天的“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顺利闭幕。本届论坛共邀请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组织了百场论坛和交流活动,截至10月27日,论坛统计线上线下累计曝光率达到约500万次。

“当你排队取咖啡时,回头发现身后竟是一位诺奖得主。平时我们极少有机会告诉某位科学家,自己从研究生起就一直在论文中引用他的观点。而现在,与他们互动让这个论坛与众不同,它将我们心中曾经遥不可及的偶像变成了现实中的合作者和人生导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青年科学家徐升说,今年是他第4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每次都深受启发。与科学大师“过招”,可以学习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格局,了解他们光环背后不同寻常的努力。
本届论坛“科学T大会”联合主席、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曾因发现一种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的准晶体而饱受质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想要创新的年轻人,他建议:“如果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不要让它消失,找出它是什么。像罗威纳犬一样,咬住别放!”
一片荷叶也能带来创新灵感?本届论坛物质科学大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那慕尔大学终身教授苏宝连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开辉都提到,他们深受荷叶的启发——前者制备出了高传输和扩散性能的氧化锌材料,后者则想到了制备单晶铜的新方法。
青年科学家最富有创造力,亦最需要扶持。以青少年为主角的“科学T大会”,今年已是第5次举办。100位青少年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围桌而坐,并把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在桌布上,这成为最生机勃勃的一幕。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邹一鸣,已是第5次参加“科学T大会”,不过今年他的身份是志愿者。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化学家,他最心爱的笔记本已收集了两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利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以及知名化学家、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杨培东等人的签名。
“很喜欢上海的高能量氛围。”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人杰瑞米·内森斯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创设于上海,面向全球颁发。它对标世界最高学术水平,致力于表彰那些已经获得重大发现、尚未得到顶尖国际科学奖项垂青的杰出科学家。其影响力正稳步提升,今年吸引了全球范围内更多科学家参与推荐和评选。
自2018年创设至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已成功举办7届,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业内专家表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是一次探索之旅,它没有预设路径,但其提供的与大师“过招”、跨学科交流的沉浸式体验,如同行走在山谷,必有回响。它亦没有标准答案,但其不忘“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的使命,七年来从“溢出”到“出圈”,让“中国声音”在国际主流科学界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