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2024年10月31日,江西省水产学会在南昌市举办了“鄱阳湖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成果第三方评价会议。
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及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省内外知名专家,评价组长由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担任。项目组详细介绍了研究成果。
一是建立了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预测模型,形成了种质标准并创建了种质资源库。这一成果为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良种选育提供了有力支持,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性状下降等问题。
二是在养殖模式方面,优化集成了“早苗、早虾、大虾,繁养分离”等关键技术,并构建了“秋苗早繁”和环鄱阳湖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广应用让苗种上市时间提早了30至40天,优质苗种覆盖率高达80%以上;商品虾上市时间也提早了20至30天,30克以上大规格虾的比例由51%提高到85%。同时,“一虾一稻、一虾两稻”和“两虾一稻”等高效养殖模式的亩均单产和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项目组还研发了鄱阳湖克氏原螯虾低温休眠保活、靶向控菌、温和加工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保活、加工、贮运一体化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克氏原螯虾上市集中、季节差价大、保质期短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汇报后,对项目组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评价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鄱阳湖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江西省水产学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