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周思同 洪敬谱
引人瞩目的中药特色奶茶、店铺群集的中药材市场、品牌各异的国药公司……走在安徽省亳州市的大街上,处处可见这座“中华药都”的底蕴。
千年之前,神医华佗在此开辟药田,以医药济世救民;时至今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23年亳州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累计带动一二三产就业达135万人,先祖的中药田种出了财富与岗位,成为了治愈就业“疑难杂症”的一剂良药。
11月10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它是全国首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亦是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管理最规范的中药材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供求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截至2023年,该市场已入驻药企2000多家,摊位总量超8000个,承租药商超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
“我原来是当兵的。退伍以后,因为老婆是亳州人,刚好我也听说亳州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很出名,就入行干起了这一门生意。”
43岁顾佳民是该市场中的“老摊主”之一。他告诉记者,他自2006年开始经营中药材,主要出售柏子仁和酸枣仁,至今已有15年时间。由于诚信经营,他的店铺获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的“诚信之星”,并被金融部门授信200万元无抵押贷款。
像顾佳民这样的商户,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兴起,商户们不再局限于线下生意,而逐步转向开辟网络店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紧跟时代脚步,积极拥抱“互联网+”,搭建大型现代B2B、B2C、O2O大宗中药材商品交易平台、建立“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新模式。时至今日,该市场已建立全球中药资源招标采购平台,提高了市场管理、询价、服务、信息流转效率,推动传统中药材线下交易模式的转型升级,拓宽就业面,吸引更多商户入驻。
“现在我线上和线下都有客户,线上主要是做零售,线下则更多是批量购买的老客户,有时也会对接一些药企。”顾佳民说。
除却个体商户,中医药企业亦是就业问题的重点领域。
“中医药产业是亳州的特色产业,也是市政府重点关注的制度型产业。为帮助相关企业纾解招聘难问题、落实民众就业政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策略。”
亳州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杨海龙介绍,政府部门会定期开展调查,搜集各中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与省内外的高校中医药专业进行对接,引导企业前往校园召开双选招聘会、或招收在校实习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事部门将对合作双方信息进行严格的把关筛选,从而提升人才对接的精准性和成功率。
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长马衫衫是校企联合政策的亲历者。他告诉记者,他在校时学的是药学专业,早在毕业之前,他便已通过校企联合来到华佗国药实习,在一年的实习期后,由于表现出色,他便转正为企业正式员工,至今已工作12年。
“当初,像我这样实习后进入公司的人有20多个,许多都在公司工作了五年以上。”他说。
时至今日,当初的新人变成了行业前辈,马衫衫也开始承担部分校企联合工作。他介绍说,现在通过校企联合进入企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让新人更快适应工作,公司往往会采取“传帮带”模式,让对应岗位的老员工与新人对接,教授他们工作相关知识,同时倾听新人工作需求,解决工作上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感归属感。
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宋杏花介绍,目前公司正全面推行智能化机械化,将传统的中药加工为更适合大规模销售的散剂、片剂等产品。新兴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加强人才建设工作,企业会定期召开选拔会,吸收各大院校人才进行培养。目前,企业已引进了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有不少员工拥有中高级职称。这一系列人才措施为企业的研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