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会议(COP29)正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COP29的核心议题是确定气候融资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CQG),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缓与适应资金。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8日,COP29“中国角”边会“气候投融资:融资融智激发创新活力”边会召开,会议强调气候资金的重要性,着重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成效和突出贡献,并与国际社会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场边会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CIFA)、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得到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中心的支持。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会上表示,中国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工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的建立,为绿色金融提供资金保障,推动绿色金融项目的落地实施。其中包括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2023年底,授信总额4553.84亿元。
世界银行基础设施副行长陈广哲表示,正如《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所指出的,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纳入碳会计和披露要求标准,将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气候因素纳入金融监管和监督。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说,气候资金问题是COP29能否成功的关键。中国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指出,中国企业是气候投融资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和创新者。他表示,央企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新模式、新机制,通过设立绿色基金、参与碳交易市场等方式,创新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域,总体取得明显成效。
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韧性与环境分局局长Toru Kubo,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战略事务和能力建设主管Mardi McBrien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会计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庆锋,围绕中国在国际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作用及贡献进行主旨演讲。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主持,以“全球气候融资与中国贡献”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海外发展研究所(ODI)、全球发展中心(CGD)等代表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