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1月20日,位于北京西城大栅栏的梨园公会正式开馆试运营,将活化利用成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
梨园公会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这里曾是在京戏曲界人士的交流场所,见证了国粹京剧艺术的辉煌历史。2021年4月,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招标结果公布,6处文物建筑签约,梨园公会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梨园公会的定位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馆内设有京剧工作室、社会大课堂区、数字体验阅读观赏区、化妆体验区及露天舞台等区域。梨园公会还融入京剧主题收藏、交流、展示、教研、演艺等功能,多角度展现京剧发展历程、剧种特色等内容。
多年来,“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的西城区持续擦亮“京剧发祥地”文化金名片,见证各种声腔、各地剧种百花齐放和京剧的诞生与演进。
特别是近年来,西城区坚持以文润城,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其间,西城区在北京市率先探索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随着西城区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历史记忆也得以延续。
同日,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北玥与时代同行—讲好中国故事》演出发布会举行。
据悉,此次活动由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主办,梨园公会承办。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