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以前种完水稻、玉米后,土地就闲置了,现在用来移栽制种油菜,预计能增收20多万元。”11月20日,“90后”返乡创业青年唐沈静顺利结束了200亩的油菜苗移栽和施肥工作。绿油油的油菜苗随风摆动,和着唐沈静的笑容,一起为冬日的乡村带来丝丝生机。
近年来,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垫江县,持续加大种业研发力度,搭建起了集品种研发、良种生产、市场推广、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油菜制种服务机制。
如今,垫江县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总产2.2万吨以上,单产140公斤以上,其中制种油菜规模达1.3万亩,预计直接产值将增加1800万元。垫江县用一粒粒小小油菜种引回唐沈静等青年人才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赋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做强农业“芯片”,守好农民“油瓶子”
“种油菜,农民最在乎的无非是产量和出油量。”唐沈静告诉记者,如今在稻田冬闲期每种一亩“庆油”系列油菜品种,收入增加1000元,如果是油菜制种的话,每亩收入增加约1400元。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为守好农民“油瓶子”,垫江县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振兴行动,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县、企、科研院所合作模式,成功研发了耐渍、宜机、高产、优质的“庆油3号”“庆油8号”“庆康1号”等油菜新品种,亩产量均在200公斤左右,超出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公斤,出油率最高达52.37%。其中,“庆油”系列油菜连续两年入围全国冬油菜推广面积前十名单。
“以前三碗菜籽榨一碗油,如今能实现两碗菜籽榨一碗油,榨出的油又黄又亮,香味扑鼻。”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涛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户油菜制种和种植成效,从秋季播种、冬季管护到春季化学杀雄、夏季收获,农技员全程跟踪服务,给予专业的技术指导。
此外,垫江县还搭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与科技人员“云端牵手”、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科技人员、基地”一站式工作闭环,切实为油菜制种高产高质打下坚实的技术支持基础。
融合一二三产业,小种子孕育大产业
“我不仅自己种,还带动了32户农户实施稻油轮作油菜制种700余亩,产值达110余万元。”2021年,在油菜制种巨大收益的吸引下,水稻制种大户李少宁也开始进行油菜制种。他告诉记者,油菜制种和种植已成为垫江县第一产业中的支柱型特色产业。
据悉,依托“庆油”系列良种油菜资源,垫江县已累计带动发展了32家油菜制种专业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2000多户油菜制种农户,同时还推动建成了油菜种子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促进了“优品种”和“好技术”的深度融合。
11月21日,记者走进垫江县沙坪镇李白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菜籽油生产车间看到,一颗颗饱满的油菜籽进入自动化生产线,清透的菜籽油随着机器的转动缓缓流……李白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介绍,该生产车间年加工能力达700吨,是垫江县目前最大的油菜精深加工基地,生产出的产品经过包装、登记、装车等流程后,将分批次发往全国销售,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我们还以油菜花为载体,打造适合年轻人‘打卡’的油菜大观园,设计油菜花观光旅游青年线路,进一步盘活‘花经济’。”团垫江县委书记卢金涛表示,青年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下一步,团县委将持续吸引青年人返乡投身油菜制种、加工、销售、旅游开发的富民大产业中,为油菜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