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高新区:追“高”逐“新”  集聚科创发展动能

2024-12-04 19:23: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柳鑫 孙嘉隆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夏天一

“随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持续融合,江阴高新区已吸引了大批高层次科创平台落户、高水平科创项目落地。”12月4日,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江阴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微电子产业、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与新能源为支撑,未来产业为战略”的现代产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江阴高新区形成的发展共识。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着力优化布局、整合功能、挖掘潜力,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引导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奋力追“高”逐“新”,正为江阴高新区的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创新创业优生态

江阴高新区有重才兴才的优质基因。在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江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许峰看来,作为江阴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承担着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职责,更加需要进一步奏响创新主旋律、改革最强音、开放协奏曲,更加渴望高层次人才、高端项目赋能加持,用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近年来,为支持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大展才华,江阴高新区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全周期金融保障体系以及全天候的人才服务三大体系:

在政策支持方面,江阴高新区出台主导产业专项政策,迭代升级产业强区20条、科技创新3.0版、蟠龙英才计划4.0等系列政策,用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在全周期金融保障方面,江阴高新区与深创投、中金资本、毅达资本等投资机构深度合作,建立总规模30亿元的高新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主导产业设立专项子基金,打造了涵盖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并购基金的基金矩阵。

在全天候人才服务体系方面,江阴高新区建立K-12国际学校、三甲医院、高端品牌住宅、高端商业街区等高端配套,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等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综窗”改革,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双创服务线上平台,全力当好企业“店小二”。

“我们积极对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青雁留新’大学生实习基地,畅通青年学生链接家乡、链接产业的通道,共绘双向奔赴的美好蓝图。依托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会联合会、共青团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发挥群团力量,更好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青年人才服务。”江阴高新区党群部相关负责人说。

让科创底色越发亮眼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突出科创产业需求,按照“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的培育路径,引育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5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其总面积超150万平方米。

顾文瑜介绍,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出台《关于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动高新区(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510”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招引10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示范项目、超前构建10个战新和未来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着力打造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试应用平台、大力引育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精准建设10家战新和未来产业的科创载体。上述举措,正聚力让江阴高新区的科创底色越发亮眼。

眼下,江阴高新区正全力打造特钢及金属制品产业、微电子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绮山湖人工智能与空天产业五大主题产业园。在顾文瑜看来,五大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成为吸引各类人才和优质项目聚集的重要载体,将推动江阴高新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材、大中小企业花开满园的产业高地。

目前,江阴高新区已经建立多个高校引才联络站,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100多家次重点骨干企业走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下一步,我们要把人才聚集优势、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资源,从而开辟出新质生产力快速成长的新‘苗圃’,让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顾文瑜表示。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