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12月14日,2024以体树人教育研讨会在浙江湖州南浔举行。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现身现场,分享体育如何带给她能量。这位被认为“自身条件并不好”的乒坛霸主,在回忆过往辉煌战绩时直言,要称霸世界,一定需要颠覆性创新。
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邓亚萍拿了18个世界冠军,曾连续8年保持乒坛排名世界第一。25岁,邓亚萍选择退役,开启人生的下半场。她去往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求学,从“英语基础为零”到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邓亚萍的经历堪称传奇。
在研讨会现场,邓亚萍分享道,在比赛前,她会为自己准备一份失败清单——为了更好地赢。
运动员比赛一定会有一个结果,要么赢,要么输。运动员不想输,但是必须做好输的准备。“所以我们要准备一份失败清单,因为你只有把更多输的可能性拉出来,做足充分的准备,准备好一套、二套、三套招数。最后如果还是输了,你得认。”
邓亚萍说,上场之前是运动员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要尽可能穷尽所有可能性;但当比赛开始,就要放下一切杂念。
已经“不记得自己赢过多少球”的“小个子”邓亚萍,当年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那时,尽管已经拿了省里大大小小的冠军,进入省队后不久,邓亚萍还是被“退回”了。“教练觉得我身高不够,没有任何培养价值,可以回家去,不要再练了。”10岁的邓亚萍不服气,坚决要再试一试。“其他小伙伴都赢不了我,为什么我走了,而他们留下?我就要打!”
刻苦训练后,13岁时邓亚萍拿到了全国冠军。但关于她能不能进国家队,又被前前后后讨论了三次。除了邓亚萍后来的教练张燮林指导,当时没有人认为她行,“整个乒乓球界一边倒”。
但张燮林有不一样的看法:邓亚萍个矮,她看所有球都是高球。在大家看来不能进攻的球,在她这里,却有进攻机会。
研讨会现场,邓亚萍坦言:“从一般逻辑来看,我绝不是一个好材料,绝不是。我照顾球台的面积一定比别人小,所以要跑得比别人快,要预判得比别人快,要打得比别人快。”邓亚萍说,自己的打法有三个特点:“狠”,能一拍“打死”你,不让你过来第二下;“快”,一定要快过对手;“怪”,不断地变化,让对手摸不着落点。
邓亚萍总结,她用颠覆性创新,将一种纯防守型打法,改造成了纯进攻型打法,这种打法至今独一无二,世界只她一人。“我们如果一味地模仿,只能是跟进;如果想超越甚至称霸世界,一定需要颠覆性的创新。”邓亚萍强调,称霸世界的最大秘籍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用刻苦训练弥补先天不足,用凶狠的正反手进攻独树一帜,邓亚萍成功了。但她自己清楚,这条路走得有多难。16岁的邓亚萍曾撂下话来:当世界冠军太难,以后有孩子一定不让他练乒乓球。
但真的有了孩子后,邓亚萍还是让他练了乒乓球——因为,体育能让人更好面对输赢。
“我们老说‘胜不骄、败不馁’,但真要做到,特别不容易。”在赛场上,今天赢了不等于明天继续赢,高峰期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敬畏对手,敬畏规则;如果输了,也要扛住,爬起来继续战——这就是体育。
邓亚萍希望,更多孩子能有这种体育精神,超越自我,超越极限,做自己的冠军。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