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浪潮下的重铸辉煌:哈轴集团的蜕变之旅

2024-12-18 21:43:4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轴)如同一棵历经风霜的老树,见证了国内轴承产业的兴衰起伏。这家拥有74载春秋的老牌企业,曾以其坚实的品质和辉煌的业绩,在国内轴承领域树立起一座座里程碑。然而,国企体制的沉重包袱,让哈轴一度步履维艰。4年前,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哈轴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12月18日,记者走进哈尔滨新区利民开发区的哈轴新厂区,这片占地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曾是哈轴旧梦落幕的地方,如今通过精益数智化改革,已成为涅槃重生的舞台。

数字助力“智”变重生

步入生产车间,全自动上料系统、AGV自动化导引车等高科技设备,正忙碌而精准地执行着各项任务。“以前,我们一天上料1万个,每天在产线上来回跑,累得满头大汗,效率却很低。”在哈轴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员工李汉伟告诉记者,如今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大家彻底告别了人工上料、跑产线的时代。曾经一条产线需要3个人,现在一个人负责3条产线,效率大大提高。

不仅如此,由于工作强度降低,工人们实现了三班倒。“原来两班倒都困难,更别说上夜班,但现在有了机器人,我们上夜班也很轻松,产线都是24小时作业。”李汉伟说。

在车间的一侧,一支“特种部队”正在调试自主研发的轴承检测机器人。“轴承是很精密的产品,头发丝粗细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轴承转动,但如此重要的产品在国内还没有能对轴承进行100%检测的设备。”哈轴精益数智转型项目部部长齐宁介绍,对此,团队围绕这一痛点,自主研发检测机器人,仅用时两个月,就制作出了样品。

而这仅是他们在百余天里完成的成果之一,难以想象,这个团队只有8个人。精益数智转型项目部成立于今年年初,除了几位新招的相关专业大学生,还有来自生产线上的骨干。团队以减少劳动力,实现公司降本增效为目标,不断疏通生产线上的堵点。

精益改革重回巅峰

成立精益数智转型项目部是哈轴改革的举措之一。哈轴总经理吴明德告诉记者,哈轴走的是一条数智精益化与应用相结合的改革之路,“我们必须逐步拆解烦琐的管理环节,明确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确保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

今年年初,吴明德带领“特种部队”深入产线调研,他们通过掐秒表的方式观察了产线工人7天,然后对生产流程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工人们产生价值的动作只占所有动作的27%,而其他类似搬运、上料等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却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吴明德说,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对数字化的动力。通过数智赋能,哈轴对不产生价值的环节一一进行优化。

“我们秉持‘精益梳理先行,数字化支持与能力建设跟上’的原则,从小规模试点开始,逐步推进。”吴明德说,随着试点效果的显现和信心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员工被吸引到了这场变革中来。

哈轴的蜕变,说到底是人的蜕变。哈轴启动了“繁星计划”,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进行系统培训。目前,这一计划已成功开展3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哈轴增加了上百块白板,来自各岗位的员工在一起讨论、研究已成常态。这些举措不仅让企业内部沟通协作更加顺畅、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还让员工薪酬待遇得到了改善。产线工人人均工资从年初4000元增长到7000—10000元。曾一度离开又“南雁北归”的就有数十人。

哈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这股力量不仅让哈轴的生产效率极大提升,更让这家老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自2024年1月以来,哈轴累计实现创效4000余万元,企业利润率显著提升,逐步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哈轴月均销量从年初的318万套增长至740万套,增长了232%;月均销售收入也从1944万元增加到8288万元,增长了426%。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