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公告了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记者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了解到,由其自主研发的“成果需求生成算法”成功通过备案审批。
据介绍,“成果需求生成算法”具备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的技术特色,能够落地服务于智能搜索问答、智能匹配、多维画像等多个场景。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算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构建高效链接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的AI匹配引擎,结合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业务模型算法,对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进行精准的大数据画像,使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匹配的精度和效率。这有助于企业更便捷地找到解决方案,研究机构更快速地实现成果转化,实现“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同向发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成果需求生成算法”的作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其应用于湾创成果转化平台上。该平台通过AI匹配引擎,结合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业务模型算法,对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同时,平台还依托全国协作网络,建立技术经理人派单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线程服务,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目前,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已汇聚超4900项科技成果,近1000项技术需求,吸引全国超千位技术经理人注册入驻。
该算法的应用不仅限于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还拓展了多个创新应用场景,包括技术需求AI智能匹配、AI技术需求智能预判、成果转化智能匹配、合作对接智能搜索、企业综合能力智能测评和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测评。
据了解,未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持续探索算法技术在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的创新应用,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推动算法技术的持续创新。同时,该中心还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持续赋能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实现全国需求,全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