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保暖内衣是很多人的过冬必备品。最近,一款由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保暖内衣,一上市便成为“爆款”。一些网友甚至在该校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下留言,希望要这款保暖内衣的购买链接。
除了保暖性好,这款保暖内衣还具有防静电、抗菌等优势。那么,这件衣服里藏着什么“黑科技”?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总工程师凌荣根教授。
记者走进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仔细观察这款“黑科技”保暖内衣,发现它与普通保暖内衣在外观上差别不大,摸起来却十分柔软。
“这款保暖内衣的面料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在常温下,这款保暖内衣的远红外线发射率为0.91,远高于羊毛的0.72。”凌荣根介绍,与目前市面上消费者熟知的羊毛、石墨烯、德绒纤维制成的保暖内衣相比,这款保暖内衣升温速度更快,可以让体感温度提高3.1摄氏度左右。
如此“温暖”的秘诀,在于其面料中采用了该团队自主研发的功能性纤维。科研团队采用分子链设计和多单体原位聚合的制备方法,在纤维材料源头进行精准设计加工,功能性纤维随着“出生”就已自带抑菌、远红外、抗静电和抗起球等多重功能性,是一个纯“天赋性”选手。其密度仅为普通聚酯的80%,相对轻盈,且常温下即可染色。静电是由于静止的电荷聚集在人身上或物体表面,当物体接触时产生电位差,导致静止的电荷转移流动形成电流,从而产生触电的感觉。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普通涤纶因回潮率仅0.4%而易于在摩擦过程中积聚电荷,从而特别容易产生静电现象。相比之下,该功能性纤维的回潮率高达0.8%以上,展现出卓越的吸湿性能。
此外,市面上的抗静电面料一般是采用抗静电剂后处理获得抗静电的效果。这种工艺会使面料蓬松度和舒适性慢慢降低,经过日常穿着、洗涤,抗静电等功能会消失。经第三方检测,就比电阻而言,该功能性纤维远小于普通涤纶,具有持久的抗静电功能。由于该功能性纤维是在分子链中引入多种复合单体嵌段共聚成聚酯纺成,其抑菌功能不仅存在于纤维的表面。经第三方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以上。
凌荣根介绍,这款功能性纤维面料不仅适用于服饰、家装家纺领域,还可以被应用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防护、国防军事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