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谢依特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2022年8月,这所小学成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2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这里,用青春和智慧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近日,这支平均年龄仅24岁的志愿者队伍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哈拉峻乡是克州阿图什市的护边乡之一,距中吉边境线仅47公里。谢依特小学的近300名学生,大多数是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的子女。
初到谢依特小学时,志愿者们普遍面临着高原反应、气候不适、语言障碍等挑战。在逐渐了解柯尔克孜族世代戍边的故事后,他们心中也升腾起一团报效祖国的火焰。
“护边员世代守护祖国‘西大门’,那我们就来守护孩子们。”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自山西的英语教师高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高潮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情景。当时,二年级的孩子们挺直了腰板,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她。“乡村孩子们的语言基础较差,不能照搬原有教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高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她和小伙伴主动联系优秀教师请教经验,加班加点修改教案,并开展公开课讲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最终探索出一条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虽然是村级小学,但学校硬件配备十分完善。志愿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同样来自山西的志愿者高淑贤,则探索出数学教学的“土办法”。“我们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场景,用田地和牛羊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来讲解抽象的数学算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掌握课本知识。”高淑贤说。
志愿者姚智戈来自陕西,负责一至四年级的科学课教学。由于学校远离城市,附近没有科普场馆,姚智戈就自己设计教具,带领孩子们做实验。在晴朗的夜晚,他带领学生遥望星空,讲解天文知识。“孩子们天生具有好奇心,我们就是要做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梦想之路。”他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谢依特小学不仅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学生成绩也实现快速提升。谢依特小学党支部书记金文斌告诉记者,自从志愿者包校支教后,学校班级优秀率从0提升到50%,及格率更是达到96%。2023年,学校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好中考成绩,首次有学生考取疆内初中班。
在教学工作之余,志愿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家访。通过家访,不少志愿者发现,家长平时很辛苦,既要执行护边任务,又要放牧,照看孩子的时间不多。为此,志愿者们在学校开设了“托儿所”。在周末、节假日期间,他们放弃休息,开放教室,为孩子们提供托管场所。
现如今,谢依特小学的口碑已逐渐在护边员家庭中传开,附近乡村的家长都争相把孩子送来。在谢依特小学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克州已有15所学校采用包校支教模式,36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边疆教育一线接力奋斗。
两年多的时间里,志愿者与学生和家长们实现了“双向奔赴”。高淑贤收到学生用作业纸做的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您像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每每碰到志愿者,家长们也都会远远地打招呼:“请来家里吃饭”。满满的成就感和朴实的情感互动,让16名首批志愿者选择续签服务期。
续签服务期后,高潮将继续留在这里任教。“我们就像一群飞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声’。”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