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新年伊始,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的造林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满怀热情,投入到植树造林的伟大工程中。不久后,这片曾经荒芜贫瘠的土地上,将披上一层生机盎然的绿装。
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科技的力量得到了展现。拉萨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拉萨市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手段,对造林区域进行了精确测量和科学规划。这一举措确保了每一棵树的种植都精准到位,极大地提升了造林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先进的灌溉和苗木培育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造林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还加速了它们的生长速度,助力人工造林工程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造林现场,次旺泽当用力挥动着铁锨,在布满石块的山坡上挖出树坑。他告诉记者,参与到这一工程让他十分自豪。不仅学到了许多先进的造林技术,还增加了收入。“希望树苗能茁壮成长,山越来越绿,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好。”次旺泽当说。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还积极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升。如今,该工程已累计带动250万人次群众参与,实现增收约7亿元。
近年来,西藏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西藏已建立起众多自然保护地,覆盖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这些自然保护地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和繁殖环境,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在那曲市安多县,牧民卓玛扎西感慨道:“现在我们家附近的草原被划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经常能看到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在草原上自由奔跑,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据统计,西藏每年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50多万个,226.22万农牧民享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补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