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全力打造促进四链融合的“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晋创谷”入驻优质企业创新团队300多家;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成8个高水平实验试验平台;4所高校开展“三项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三晋英才计划”,推广“人才绿卡”;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6家……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转型发展的山西,留下了科技创新的一个个难忘瞬间和精彩画面。
1月17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读省政府工作报告,从2024年工作回顾字里行间,感受到山西向新而行动力澎湃,一组组数字、一项项工作、一个个亮点,无不彰显着山西发展正向新而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山西正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这一点,有《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权威佐证。2024年11月2日,该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山西作为追赶省份,创新能力进步明显,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较2023年上升了5位,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和转型效果明显。
记者梳理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科技创新工作和成果,看到山西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正昂首阔步、向新而行。
——新技术不断突破。位于山西大同的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通过验收,实现国内首次低真空超导悬浮航行;太重轨道公司获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标志着山西制造业细分领域达到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率先建设并运行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
——新产品竞相涌现。120个“山西精品”享誉海内外,手撕钢、车轮钢等特种钢材料,T800、T1000等高端碳纤维,8英寸碳化硅衬底等产品,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山西产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两倍多;大闸蟹、三文鱼、火龙果等成为山西新特产。
——新产业加快培育。山西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营业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00亿元、1800亿元、14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定襄法兰等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营业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5.6%、1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4%;获批国家“通用航空+”应用示范支持省份;5G基站、标准机架分别达到10.8万个、101.2万架;10个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中国火炬中心验收。
科技为擎、赋智赋能。山西强化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各方面,推进科技+政务、农业、煤炭、文旅、环保、医卫、养老、交通、水利、智慧城市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新空间,为人民生活带来新体验新便捷。山西省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联动运行,512项省级审批事项一窗受理服务,中部城市群131项高频事项跨市通办;强化科技赋能文旅,策划“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多地景区流量出圈,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科技赋能煤矿开采,山西建成智能化煤矿268座,排全国前列,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项目顺利启动,致力于打通省内383所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实现“晋享智医”“晋医互认”。
科技创新的山西大步向前,带给三晋儿女的是信心、底气和干劲。山西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中,在不同场合听到了该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山西工作的点赞和自信:“2024年山西很不平凡、极为不易,尤其是科技创新亮点突出、鼓舞人心,山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