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是提升我区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1月20日,在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蔡进军如是说。
当前,宁夏农业在基础条件建设、生物育种、制(繁)种技术和良种生产等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5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蔡进军将关于加强育种关键技术攻关、保障粮食安全的提案带上了两会。“毕竟,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说。
蔡进军建议,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平台。依托科研院所加快建设宁夏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智能化、自动化、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建设农作物智慧育种平台,建设智慧化人工气候室、智能化温室、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耐盐碱鉴定池、全自动遮雨棚、全自动作物影像采集平台等;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化表型鉴定平台,进一步提升自治区综合性农作物科研机构的研发创新能力。
他认为,应该有稳定性经费支持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要充分认识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科研规律,设立长期、稳定的育种、栽培专项经费支持,形成稳定高水平的研究团队、高效的中间材料积累传承体系,实现由科研积累到成果产出的量变到质变。”
加快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是关键一环。蔡进军说,应该通过项目带动形成区内外科研院所、大学合作攻关机制,坚持生物育种大方向,结合传统育种优势,加强优质、高产、广适抗病、耐旱、耐盐碱等突破性品种培育,满足不同生态区域、土壤类型农业区域生产需求。
在蔡进军看来,必须建立高效的种子制繁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如建立育种单位与种业企业合作机制,加强良种制繁育生产技术研究和精准高效的种子纯度、真伪等的鉴定技术体系,加快制定新品种配套技术示范与技术规程;建设新品种种子市场基地,为大田用种提供优质生产用种。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