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2025年新年伊始,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桃花溪路、鲸龙路、快速公交K6乘车点、跨湖路4个点位,4座充满未来感的银灰色建筑悄然落成。
这些由中云汇(成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云汇公司)设计建造的5G智慧碳中和公厕(以下简称智慧公厕),以“无须冲水、智能除味、零污染排放”的颠覆性体验,成为市民热议的“网红”设施。
成立于2020年的中云汇公司,如今以“智慧城市+碳汇交易+百变商业+土壤改良+数字经济”为目标,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智慧公厕,在公厕领域实现“无水冲、无臭味、无污染”,能将废物直接转化成干燥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目前,公司已获得上百项专利,落地智慧公厕超400个,累计服务人数突破1亿人次。
无下水道厕所实现污物变资源
“不用水冲的公厕我还是头一次见,听说它还有减少碳排放的功能,环保又便利。”“希望这样的公厕能够多多推广!”今年1月,智慧公厕亮相成都市大邑县斜江河绿道,不少市民在使用后连连称赞。
“传统公厕依赖管网建设,而我们的系统通过微生物降解与真空负压技术,彻底摆脱了对排污管道的依赖。”中云汇公司电气工程部总监白超告诉记者。
没有安装下水道的厕所如何实现其功能?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厕位处,发现当智能感应系统监测到有人进入时,坑位封闭的孔洞便会自动打开,从孔洞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有机肥料。
“通过碳中和等技术,无须水冲,粪便就可以直接在这里进行分化降解,实现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白超说,公司采用的“无下水道厕所技术”可使公厕灵活布局于景区、交通枢纽等复杂区域,单厕位年节水量达2000吨,安装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60%。
同时,智慧公厕屋顶还安装有光伏发电板,日均发电量为35千瓦时,可满足公厕80%能耗需求,且粪污经高温发酵可转化为有机肥,年碳减排76吨,相当于种植200棵树。“我们位于桃花溪路的智慧公厕更与周边果园签订了肥料供应协议,真正实现‘污物变资源’。”白超补充。
去年12月,智慧公厕获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认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公司科技创新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推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最高赞誉。”中云汇公司软件部总监黄成说。
智能平台助力城市数字化管理
走进位于鲸龙路的智慧公厕,记者看到公厕内部配备的电子屏正实时跳动着厕位使用状态、温度、湿度及氨气浓度数据,感应式洗手台、无障碍卫生间、共享充电宝等设施一应俱全。
公厕外,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着公厕以及范围内的街道。“无论是公厕内的数据信息还是摄像头的监控信息,都可通过‘中云汇公厕云’万物互联操作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白超表示,智慧厕所依托全国首创的智能管理平台,建立了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实现了云端可视化管理,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
“以后我们的厕所可能看不见清洁工了,机器人也许会大量应用,为使用者提供健康检查、互动交流、卫生清洁等24小时服务。比如一旦感知厕所有味道,它立马就打扫,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找机器人解决。”黄成谈起对于未来智慧公厕应用场景的畅想。
当前,中云汇公司已聘请博士团队研发上述功能,让公厕产生数字价值,提供虚拟导游、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实现智能管理,节约大量人工成本,推动公厕服务升级,增强广告和传播功能,用数字化场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智慧厕所网点逐步扩展,公司业务也会从生产制造、销售收益为主导,向数字经济、碳汇交易、土壤改良等多元板块延伸。未来,我们将协同参与城市传统厕所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希望以这一成熟的‘城市模式’,撬动乡村振兴市场,带动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升级与可持续发展。”黄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