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内生融合动力不足导致“不想转”、成果供给质量不高导致“不好转”、对接合作渠道不畅导致“不易转”、中间环节支撑不够导致“不会转”等多重问题。对此,我建议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互为循环、互为促进的巨大系统效应。
一是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出台鼓励一流大学和龙头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政策;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完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考核内容,破除“唯论文”评价体系。
三是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转化服务体系。完善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机构,畅通企业和金融机构及时发现、掌握、投资交易高校技术成果的通道。
最后,要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技术经理人学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在全国范围推广技术经理人专业职称,完善技术经理人培养、晋升和激励制度。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