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科技添彩——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案例发布活动观察

2025-08-22 08:15: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李忠明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夏天一 记者 赵卫华 韩荣 赵向南 颉满斌 王禹涵

“文化和科技交融,始终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8月21日,在太原举办的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上,山西省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伟在会上表示,山西正积极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此次活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科技日报社主办。当日,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和5个入围案例(案例发布情况见6、7版)发布,展现了数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山西文化生产、消费、传播、保护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坐拥5.3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一座文化资源“富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该省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长治市长子县崇庆寺大士殿、太原北张村……在热映中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不少山西元素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该片编剧、导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艺术系主任於水表示:“希望将我们自己的文化,用新颖的、原创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当代的技术和传统文化形成化学效应,最终呈现出‘1+1>2’的效果。”

在会场外的展台上,一组冰箱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冰箱贴以铁佛寺内明代彩塑二十四诸天造像为原型。技术团队通过高精度数字建模技术还原了造像的头部细节特征,让精美的造像以更具现代特色的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科技正为文化遗产搭建起新的传承空间与途径。“新时代,我们应该让文化遗产以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代社会。”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党支部书记兼副部长汪万福在分享中指出,构建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数字文化遗产体系,将成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我们应持续引进人工智能复原、区块链溯源以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水平。”他说。

此次评选出的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中,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展现了微短剧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媒介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文化传播的新局面。抖音集团媒体合作高级经理高蕾表示,短剧已成为我们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少短剧正以博大的情怀,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彰显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信心和坚定信念。”她说。

视听创作始终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前沿,进一步推动视听技术发展对于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将构建全新的政策体系,重点强化对马栏山出品、马栏山研发、马栏山生态的支持。”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朝晖说,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积淀,为科技应用技术转化打破边界,也渴望马栏山的技术积累在三晋大地上开花结果。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科技在为文化发展赋能的同时,也将书写不一样的历史语境。“现在我们处于新技术革命的节点上,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带来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表示,正是因为技术的演进,我们才有了走向新历史的可能。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