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怒江大峡谷腹地,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郁伍林,多年扎根于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家乡老姆登村,见证并推动了这个曾经闭塞的怒族村寨,通过“文旅+科技”的融合发展,成为边疆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怒族的语言中,老姆登是“人喜欢来的地方”之意。2001年,郁伍林在这里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怒苏哩客栈”,开启了老姆登村的乡村旅游之路。
“20多年来,我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从最初的微博传播,到如今利用手机端的视频平台,不仅推广家乡的美食美景,还持续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茶种植知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涨粉’不少呢!”郁伍林代表告诉记者,几年来,老姆登村不仅成为云南的“网红打卡地”,还带动着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全村已有17户农家乐、客栈和民宿,茶叶种植户150户,茶叶加工作坊10家,每年经营收入达到700多万元。
郁伍林代表还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优势,将怒族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通过“非遗展演+篝火晚会”等形式,培育本土文艺人才队伍,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他摸索用“科技+文旅”新模式,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怒族文化。
“科技的发展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郁伍林代表感慨地说,20多年来,中国科技以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老姆登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如今,他正计划利用智能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我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怒江、了解老姆登村。”郁伍林代表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文旅+科技+科普’的创新模式,让家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