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3月19日,国际数据机构IDC发布报告《中国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4:大模型投资的主力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1.8亿元,科大讯飞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
自主可控是许多国有企业选择大模型解决方案的重要考量因素,科大讯飞构建的从算力到应用的全链路国产化体系在这一方面建立了显著优势,为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构筑起可靠安全屏障。
2023年5月,科大讯飞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2024年10月,全国首个基于国产万卡算力集群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讯飞星火4.0 Turbo正式发布,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也正式启动。2025年1月,讯飞发布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升级讯飞星火4.0 Turbo。
除自主安全外,企业在选择大模型解决方案时,同样看重模型的专业性,这要求大模型既要懂AI也要懂行业。借助“通用大模型+专业大模型”模式,科大讯飞已摸索出一条成本低、效率高的大模型商业化落地路径。相较于单纯依赖一个超大规模的万亿级大模型,“通专结合”模式能够充分融合通用大模型的强大语义理解能力,同时灵活调用从几亿、几十亿到乃至几百亿参数规模不等的大模型,共同完成复杂任务,为国有企业及各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通专结合”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明显优势。通用大模型在落地行业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幻觉”问题。科大讯飞的解题方法是,和企业一起深入具体业务场景,反复打磨,并为企业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工具链。
目前的市场结果也印证了这套方法论的作用。IDC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科大讯飞已与中石油、中海油、国家能源、华润、中国绿发等央国企及20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发布行业大模型,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有力解决了大模型落地企业时的“最后一公里”应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