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鲁青
“作为浙江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之一,我们团队计划围绕‘基础研究-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研发-方案推广’的核心链条,基础与临床并举,从分子生物学着手探明梅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研发相应药物。”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教授向记者介绍。
梅杰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咀嚼肌痉挛等。这些面部肌肉的持续异常收缩会导致视力障碍或者严重的咀嚼、吞咽、言语困难和运动障碍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聚焦群众关注的重点需要解决的常见、高发、疑难疾病,围绕“小团队创造大成效”的目标,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去年联合启动实施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于今年2月公布首批入选名单。由浙大二院疼痛科牵头的“梅杰综合症”临床诊疗创新团队榜上有名。
“目前医学界对梅杰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这使得梅杰综合征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这也是该疾病被列入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重点研究病种的主要原因。”严敏表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精细化临床分型显得尤为重要。
在诊疗方面,该团队致力于构建并应用基于该疾病的创新性诊断分型体系,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肉毒素注射、责任颅神经射频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新靶点寻找与应用等,为梅杰综合征研发一套具有团队特色的完整的创新阶梯化诊疗方案,建立梅杰综合征标准化诊疗流程体系并向全球推广。
据了解,该团队由浙大二院多学科中青年骨干组成,团队成员涵盖临床、影像、电生理及基础领域,且针对每一位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及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同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疼痛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组成了学术与临床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梅杰综合征的研究与诊疗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