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冯元昭 李翊嘉
三月的江汉平原春意正浓。3月26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镇油菜田里,一架农用无人机低空掠过。一旁,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王华明、刘庆云正操控着搭载红外成像仪的巡线无人机,与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飞防”人员张勇的农用无人机同步起飞、前进、悬停、作业。
荆门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多达232万亩,其中沙洋县是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产区、湖北最大的优质油菜生产区。目前,正值油菜花施肥、病虫害防治关键时间点,当地抢抓农时,组织专业“飞防”队伍开展油菜病虫防控工作。
相较于传统人工打药,农用无人机效率高约300倍,大幅减少成本,提高施肥精准度。
由于农用无人机机型较大,且田间电力基础设施分布广泛,若操作不当或高度失控,可能误碰电力线路,造成线路故障,影响春灌和居民用电。
为此,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开展“电力+农业”数据共享,加强政企协同,提前掌握合作社飞行安排,预判外破风险,及时分享杆塔线路高度、地理位置等信息,通过巡线无人机高精度定位、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和日常巡视归纳分析航线,并现场协助飞防队规划飞行路径。
“操作屏幕上会显示路线,绿色是已飞区域,白色是未飞,飞行时我们除了需要关注农药喷洒情况,还需要格外注意周边的电力线路。”张勇一边操纵农用无人机一边介绍。随着蜂鸣器“滴”的提示音,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在距离电杆5米处安全距离时,自动调整航向,在油菜花海上空划出“田”字轨迹。
“之前,我们需要提前一天出门踩点,现在供电公司提前将相关线路数据共享给我们,效率更高、也更安全了。”张勇说。目前,国网荆门公司已协助各地完成1万余亩田地的数据共享。
同时,在油菜连片集中种植区域,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在抽水灌溉电表后安装漏电保护器,制定泵站用电运行维护指导手册,协助村委会开展设备巡检、故障排查、隐患治理等工作,保障农田灌溉用电,助力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增产。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