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院士领衔!福建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启动建设

2025-03-28 09:59: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正式启动建设“再生稻无人农场”,这也是福建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

据了解,龙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山地丘陵,农村劳动力短缺尤为突出,传统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再生稻具有“头季收割后稻桩再生、二次抽穗结实”的特性,不需要重新犁田、播种,具备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

罗锡文介绍,此次启动的再生稻无人农场,以“再生稻+无人化作业”为核心,通过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实现再生稻从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可大幅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助力龙岩当地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他已带领团队培育出适配性和抗逆性强的再生稻品种,配合无人农场的精准管理技术,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也有望解决再生稻收割时碾压率高这一制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难题。

罗锡文团队现场进行了无人水稻插秧机现场作业演示。在田边,新罗区厦兴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看着无人水稻插秧机将秧盘里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中,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我们请机插师傅一天要三四百元工钱,用这个无人插秧设备就可以省下这笔钱。另外,没有人在上面操作,插秧机载重更轻,还可以省下一些燃油费,插的水稻也更加符合标准。”该社社员陈磊算了一笔账:按照龙岩市再生稻无人农场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估计一亩田可以省下六七百元的成本,这相当于他们的再生稻又增产了。

当地种植户代表观摩后十分感慨地说:“以前人工种水稻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插秧最多2亩,现在无人插秧机一天可以作业几十亩,又快又直,农业高科技太震撼了。”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