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北京迎战首个杨柳飞絮高发期

2025-04-09 16:17:3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北京进入今年杨柳飞絮始发期。

“北京市将进一步强化联防联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长短结合、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防治目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表示。

湿化清扫 抑制飞絮

今年,北京将突出重点区域防治,重点关注居民区、公园、学校等人流量大、关注度高区域,尤其是长安街沿线,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要加大力度清扫、湿化。突出重点时段防治,强化夜间清扫及上班早高峰前及时对前日积存飞絮进行湿化和清扫。

“在10—14点杨柳雌株的果序开裂飞絮高发时段,加大喷水湿化力度;晚高峰前,再次进行湿化和清扫,降低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随时发现飞絮严重区域,按照30分钟反馈的原则,及时开展湿化清扫。”姜英淑说。

为了“应湿尽湿,应扫尽扫”,高标准开展杨柳飞絮预报和飞絮综合治理,今年北京多方联动治飞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12个部门紧密协作。

“市园林绿化局重点做好源头管控,加快新技术试点应用,及时进行科学评估,构建完善高效便捷的防治技术体系,组织做好林地绿地飞絮防治;市城市管理委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组织各区、各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开展湿化和清扫专项行动,抑制飞絮二次飘飞;市消防救援总队将强化火灾风险分析研判,及时应急救援,做好防护安全提示,严防飞絮引发重大火灾。各区政府、各有林单位也将飞絮防治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范畴,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防治,确保成效。”姜英淑介绍。

科技赋能源头控制

除了及时、高效、精准的短期应急防治措施,北京还将通过源头控制来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长期防治杨柳飞絮。同时加大科技力量攻关,创新研发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助力杨柳飞絮防治。

“凝絮剂经水分稀释后结合高压水枪、雾炮车,甚至无人机均匀喷洒于树冠之上,使杨柳絮在树上黏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进而减少飞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凝絮剂为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在后期经过雨水和光照会自然降解。目前凝絮剂已经在红领巾公园等区域开展应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少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是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种只吸取飞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质的小型机器,具有重量轻、吸取和收集效果好、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其可配置不同重量的锂电池,也可配备重量6公斤、30个工作小时的背负式锂电池包。养护工人使用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可快速吸走落地的杨柳絮,及时消除火灾安全隐患,赋能平安城市建设。”车少臣说。

加强研发 构建体系

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

“该研究从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筛选、繁育出的雄性杨柳树优良种质资源、创新研发的新型控释长效飞絮抑制剂和生产工艺体系、树干注射与飞絮吸收装备等多种前沿技术一体式集成进行场景式应用,构建适用于核心区、公园、学校及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或者交通高流量区及片林的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姜英淑表示,这种跨领域技术集成与场景化部署的技术体系,可以形成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以及标准化流程,为基层在实施杨柳飞絮减量工程或绿地提升改造提供灵活适配的解决方案。

此外,北京不断丰富监测手段、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利用100处杨柳飞絮专项监测点持续开展杨柳树雌株果序发育动态变化监测,坚持每日组织园林、气象专家进行研判,通过园林、气象等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杨柳飞絮高发期预报,科学指导行业部门及时准确开展防治,提醒市民科学有效进行防护。”姜英淑说。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