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4月4日,在海拔超3500米的日喀则市,华能霍尔巴3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与此同时,位于拉萨的茶巴拉5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也顺利并网。加上3月29日已经投运的西藏最大光储电站——华能加娃一期250兆瓦项目,西藏近期新增了3座总装机达到330兆瓦的光储电站。
“这些光储电站的年均发电量将超过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4.75万吨标煤,并减少了38.3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项目负责人张强在现场告诉记者,“这对于推动西藏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方面,这些光储项目也亮点频现。霍尔巴和茶巴拉项目均采用了构网型储能系统,通过虚拟同步机技术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加娃一期项目则实现了“光储协同”,其储能系统可平抑光伏出力波动,提升电网的调峰能力。
“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理适应性。”张强指着远处的光伏板说,“这些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和高寒地区专用储能系统,都是为了攻克高海拔、强辐射、低温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难题。”
在绿电外送方面,西藏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月1日,西藏首次通过川藏交流通道与锦苏直流工程,向江苏、安徽两省输送绿电。记者在国网西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看到了这次绿电外送的实时数据。
“这次外送电量达到了1158万千瓦时,是西藏绿电外送的又一里程碑。”国网西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标志着‘藏电外送’从试验性交易迈向了常态化运营。”
对于这次绿电外送的意义,该负责人表示:“这不仅实现了能源互补双赢,还为苏皖两省提供了零碳电力,助力其实现‘双碳’目标。同时,这次外送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政企协同方面,西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能源发展新范式。国网西藏电力协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等政府机构,以及华能、国家能源集团等新能源企业,共同推动了西藏新能源快速发展。
“我们创新了‘月内交易’机制,缩短了交易周期,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国网西藏电力市场交易部负责人扎西说,“同时,我们也形成了‘央企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吸引了更多新能源企业参与发电端。”
展望未来,西藏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并依托川藏、青藏等通道,打造“藏电入华中、华东”的新格局。行业专家也指出,西藏需加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通过虚拟电厂技术进一步提升外送能力。
“西藏的绿色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创新和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西藏将成为驱动全国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从光储矩阵的“就地消纳”到绿电外送的“全国共享”,西藏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目标,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