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4月11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正式成立,实现了北京市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零”的突破,也开启了首都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首批设置合成生物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
接下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要怎么做?该校党委书记张启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将继续深入探索职业本科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主打“高质量就业”这张牌,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全国示范和样板。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筑产城教融合发展新高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站稳类型定位、打造办学特色、增强适应性的关键所在,更是职业本科教育扎根产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路径。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是该区唯一一所高校。学校校长王伟介绍,他们拟于近期与北京经开区签订第三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校地协同推动事业发展、共同建设高水平技能型大学、联合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学习型亦庄新城建设、推进招生教育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资源共建共享等7个方面,以推动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命运共同体。
王伟指出,学校首批设置的每个职业本科专业都将确定2—3个规模以上本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实质性校企深度合作,推动职业本科专业与行业领军企业实现“双向赋能”。
比如,以合成生物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学校与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展开合作,重点围绕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前沿方向,打造技术创新团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牵头组建北京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整合经开区企业、北京市科研机构、高校及京津冀职业院校资源,服务首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以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学校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本科订单班,共同开发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和教材,共同培养职业本科师资团队,共同打造职工培训精品项目,联合开展技术合作研究,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相关奖项。
合作名单上还有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我们力促专业建设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北京范式’,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贡献先行经验。”王伟说。
新型机构齐亮相 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其创新发展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赋能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意义重大。学校密集上新多个创新平台,聚焦关键领域难题,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技术攻关矩阵。
“我们拟新成立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低空技术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合成生物智造研究院、大数据财经应用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新型机构。”王伟说,这些新型机构的设立,也是学校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职教贡献的新举措、新实践。
像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联合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机器人核心算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机器人柔性控制、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高地。而低空技术产业学院则计划联合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发展涵盖装备研发、系统集成、维修保障以及低空+场景应用的低空技术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会依托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建设,瞄准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携手龙头企业攻关突破国产化技术壁垒。
这些新型机构将以“研究方向聚焦产业发展、科研项目来源产业真实需求、研发过程与产业技术团队(企业骨干)深度合作、研究成果解决产业真实问题”为原则,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未来,我们要加速布局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的职业本科专业,加快建设对接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需求的创新平台。”张启鸿强调,学校会努力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职业本科”的招牌擦得更亮,让职业本科生成为就业队伍中“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