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领航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建设——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实现毫米级合龙

2025-04-17 21:28: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4月17日,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汊航道桥最后一道焊缝焊接完成,标志着大桥顺利合龙。该工程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承建。

作为巢马城际铁路控制性工程,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起自和县,经江心洲中段,到达当涂县。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两线为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另外两线为预留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大桥建成后,将创下6项世界之最。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通航桥共有三塔两跨,钢梁架设遵循先边跨后主跨的施工顺序。即边跨钢梁顶推到位后,由南北两塔向中跨单悬臂架设,中塔同时向两侧进行双悬臂架设。本次主跨合龙为中塔两侧两个合龙口同步合龙。

中塔主梁双悬臂长度居世界之首。“由于合龙口两侧双悬臂、单悬臂长度不对称,且两个主跨合龙线形相互影响,加上结构温差、荷载、环境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钢桁梁变得极为‘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变形,这给多合龙口无应力同步合龙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铁大桥局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副总工曹士运介绍。

为打造世界级精品桥梁,建设单位宁安铁路公司协同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设计院等参建单位对合龙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验证,联合专业科研队伍开展风洞试验,比选采用两主跨多合龙口无应力同步精确合龙方案,有效解决大跨度、大高差、高精度等技术难题。

中铁大桥局深化数字模型与施工协同,引入BIM数字孪生技术,为大桥打造一个“智慧大脑”。依托这颗“智慧大脑”,项目部实现了制梁、运梁、架梁全流程的实时监测、可视化管理与精准控制。

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施工人员能远程分析施工现场的数据,借助可视化技术提前察觉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正确的调整措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曹士运介绍,项目部还首创智能感知与分析+数模双驱动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快速完成合龙状态评估与方案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复杂环境下多合龙口的精度控制能力,让合龙施工更高效、更精准。

建设过程中,长悬臂带来的抗风稳定问题堪称“拦路虎”。哪怕是一丝轻微扰动,都可能像被放大镜放大一样,给施工带来威胁。

为攻克这一难题,建设团队大胆创新,首创刚柔组合体系,保证双悬臂架设过程中的抗风安全,同步研发基于图像法的索面索力实时动态识别技术,确保钢梁悬臂架设的安全可控。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