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经过一个月紧张施工,我们承建的工程2标段顺利完成水下全部作业,已具备通水条件。”4月18日,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宁工局公司承建项目部副经理张瑞告诉记者。
青铜峡灌区地处宁夏中北部,是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覆盖银川、石嘴山、吴忠三市11个县区,区域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近1/3,承载了全区近3/5人口。2017年,以青铜峡灌区为核心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而作为全国水利领域“两重”标志性工程,其现代化改造工程被纳入国家重要水利工程规划。
在施工现场,由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工局公司”)承建的核心标段正开足马力抢抓工期。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灌区农业供水保障能力,为灌区流域乡村振兴注入“水动力”。工程2标段建设地点位于银川市永宁县,主要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14.4万立方米、土方回填11.0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3万立方米、砂砾石回填2.3万立方米、渠底卵石回填2.6万立方米、渠道巡护路长度3.64千米。
“项目建设最大的难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张瑞介绍,项目部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挂图作战+动态优化”的管理模式,将施工计划精确到日。同时采用“白+黑”轮班作业机制,投入挖掘机、泵车等大型设备30余台(套),水泥罐车50多辆,施工人员300余人,混凝土单日浇筑超2000立方米,将渠道衬砌效率提升了30%。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宁工局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承担了关键标段建设任务。该公司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项目团队,涵盖工程技术、质量管控、安全监督等专业人才,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确保工程有序推进。质量监督小组实行“工序三检制”,累计开展专项检查28次,关键部位合格率达100%。
“我们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同时严守生态红线,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助力青铜峡灌区实现现代化转型。”宁工局公司负责人表示。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