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聚焦薯类绿色高效生产之道

2025-04-18 23:05:3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佳

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薯类作物如何破解优异资源不足难题?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病虫害问题?如何保障薯类作物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在4月17日召开的薯类绿色高效生产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得到了回答。当天,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齐聚济南,聚焦薯类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高效生产、食品加工、绿色发展等关键议题。专家认为,聚焦薯类绿色高效生产之道,需强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带动作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和甘薯生产国。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建飞提到了一组数据:近年来,中国马铃薯平均亩净利润在400元之上,在粮食作物中有比较优势;在生产规模上,我国实现了马铃薯总产增加从依靠面积扩张到单产增长的高质量转变,其中2010-2023年亩产持续增加,年均增加26公斤/亩。

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记者注意到,山东省农科院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各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谈起新技术,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梁金光“如数家珍”:我们构建了全球首个马铃薯端粒到端粒基因组完成图,破解了四倍体作物基因密码;在全国率先研发并推广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推动我国马铃薯单产实现大幅提升;培育的“鲁薯”“双丰”系列品种累计推广超过3亿亩;我们保存甘薯相关种质资源1000余份,培育出济薯系列品种30余个,推动产业科技贡献率突破50%,为全球薯类绿色生产提供“山东方案”。

不过,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瓶颈。这些问题也引起专家们的注意。

“种业创新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大部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动力。”徐健飞将这一问题分解,其中包括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优异资源不足,品种保护难、经营成本高和风险大。

某种程度上,薯类产业面临的难题是全球性的。加拿大农业部高级研究员李修庆就提到了气候变暖对薯类作物的影响,他的观点是气候变暖有可能对喜冷凉的马铃薯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显著威胁。他的研究也在支持着上述观点,他表示,大多数品种对高温很敏感,高温会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

据了解,4月18日,本次大会将分别举办全球杂交马铃薯联盟(GHPA)专题研讨会、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甘薯绿色高效生产等3个主题报告会。报告会后,专家赴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和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参观考察。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